晚清***时期广西蔗糖城镇运销网络探析(1)(2)
2016-05-08 01:02
导读:我们以阳朔县蔗糖运销为例,将上述基本圩镇市场蔗糖运销,图示如下: 可见,基本圩镇市场通过糖商与蔗农的购销活动,将蔗糖产区的产、供、销连为
我们以阳朔县蔗糖运销为例,将上述基本圩镇市场蔗糖运销,图示如下:
可见,基本圩镇市场通过糖商与蔗农的购销活动,将蔗糖产区的产、供、销连为一体,构成蔗糖运销网络的最基层环节。它们既是洋杂百货等商品销售的终点,又是蔗糖和农林土特产向外运销的出发点。
中心市镇集散地。在市场销售网络中,中心市镇是联结城市和基本圩镇的网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近代广西的蔗糖运销网络中,平乐、融县长安、宜山、贵县和百色等构成了中心市镇市场。
平乐县城位居桂江西岸,为桂梧间惟一的重要商埠。水路北通桂林、全州,东至恭城,西达荔浦。春夏水盛期,有电船与梧州往来,是抚河流域的交通关键。由于水运地理位冒较好,自古以来是平乐、阳朔、荔浦、蒙山、钟山、恭城等县物资集散、旅客中转地。市场繁荣运输忙,有“小梧州”之美称。[13]***时期,平乐的蔗糖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县志载:“本邑每凡糖榨一间,大都合数人所种之糖蔗。轮流施工。如届砍某人之糖蔗回某人榨时,即为榨主……”“榨糖水者三人,以榨足二十桶糖水计工,合共资桂钞四元。煮糖者正司务一人,助手一人,以煮足二十桶为定额,计工资正司务桂钞二元四角,助手桂钞一元六角。烧火者一人,亦以二十桶糖水为度,工资桂钞一元二角。”[14]榨糖分工细密,实行计件工资制,反映了平乐县制糖技术的进步。当时榨糖普遍采用牛力和水力为动力。根据1936年调查统计,1935年平乐县城出口黄糖122520斤,进口白糖252446斤。在14处乡镇圩街当中,以黄糖为主要交易商品的有沙子圩、陈家榨圩、张家圩。均为3日一集。[15]在平乐集散的蔗糖流向有二:下至梧州,上达桂林。“进口货物以生盐、洋纱、布匹等为大宗,洋麦、白糖等次之。出口货物以白米、花生油等为大宗,黄糖、柿饼等次之。”[16]商人运载蔗糖的帆船“溯江而上以达桂林省会,下达梧州,往来运输货品,四季不尽。”[17]平乐成为区域性进出口蔗糖的集散地。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贵县,是桂东南蔗糖生产和集散中心。“糖蔗主产地苏湾四周,冬季糖厂林立,每年糖之产量均匀估计约逾五百万斤。”“县属糖蔗运销颇盛,苏湾所产者最为著名,以县城为集散地。糖榨业凡二百四十户,每户每年均匀约制糖二万余斤,工人共约四千人以上。”[18]贵县县城外东区,当时有福亨、德丰、英记、钜昌、隆恒、发东、恒记等七家糖商,[19]成为蔗糖交易集中区,“每逢秋冬榨季产量甚巨。天天从苏湾、横岭、八塘、桥圩等地运来,约有10余万斤。从西山、石卡、新塘,从竹枝埠雇船运来,约三、四万斤。另从大岭泥湾八村用船运来亦有两三万斤,总共天天出售数目达二十余万斤。除本市零售商购少量黄糖销售外,其余由水面行运销商数十家收购,运载穗梧等地。这些运销商有些是自营的,大部分是代客收购,有极少部分是代桂林、湖南客收的。”[20]由于贵县是邻县货物集散中心,宾阳、迁江、横县、永淳、玉林、兴业等有部分蔗糖产品都在贵县集散。后来,随着轮船和公路的兴起,宾阳、迁江、横县、永淳等县蔗糖直走梧州或出口广州湾,对贵县蔗糖集散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本县产量巨大,蔗糖交易仍然繁盛。
融县长安镇,四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陆交通发达。沿江北上经古宜、龙胜可直通湖南。沿榕江经良门、富禄进进贵州省。沿江南下,经融水、柳州、梧州,流进粤港澳。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有“长安小柳州”之美称。晚清***时期,融县蔗糖业集中在长安沿河两岸以及大洲、鹭鸶洲、大巷、白虎寨、竹子、太平、崩冲、大坡一带,这些村庄的蔗农都设有土榨糖房,用牛拉两圆石滚将甘蔗压榨出水,经过熬煮加工成片糖运到市场交易。长安片糖质地好,光彩黄,味清甜,成为市场上糖商争购的名牌产品。长安片糖远销湖南、贵州等地。[21]***《融县志》记载:“出口以杉木、桐茶油、柳安片糖、谷米等为大宗。清同光间,商场恢复,……布则阳罗布、葛仙布、湖南大布为大宗。长安布庄专以黄片糖易洪江布匹……”[22]洪江镇曾经是湘西的一个小圩市,在清末***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经济重镇,有“七省通衢”之称。[23]抗战时期,洪江百货业发展到58户,商人多从柳州等地进货,转销贵州、云南、四川等地。[24]蔗糖易洪江布,原因在于长安片糖质量好,受到顾客青睐,湖南、湖北商人乐于采购。湖南《靖州乡土志》记载:“本境仅制米糖,其白糖、片糖、冰糖,由广西之长安水运至林溪,改陆运三十里至坪坦,仍由水运进本境,每岁销数约五千石。其转运至会同、洪江、武冈及黎平销行者约五千石。”[25]长安蔗糖由湖南、湖北等省商人长途运销湘黔两省数额为一万石左右,流通范围较广。长安镇平时输出之产品有茶油、桐油、木材、米、黄糖等;输进商品有食盐、棉纱、布匹、煤油、火柴等,多由此转输县属各圩镇及邻近各县。[26]成为广西北部的蔗糖集散地和输出湘、黔市场的转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