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广西蔗糖城镇运销网络探析(1)(4)
2016-05-08 01:02
导读:柳州集散地。柳州市控柳江上游,为龙、融两江流域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贵州省部分商品,也以柳州为出进的孔道。贸易颇为繁盛,是广西中部的主要蔗
柳州集散地。柳州市控柳江上游,为龙、融两江流域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贵州省部分商品,也以柳州为出进的孔道。贸易颇为繁盛,是广西中部的主要蔗糖产区和蔗糖集散地。晚清以来,在梧州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各方商人汇于柳州经商者络绎不尽。输出货物有牛皮、木材、桐油、米谷、茶油、蔗糖等;进口货物主要有煤油、洋布、五金等日用品。[37]据柳州商会1917年调查,该年柳州输出砂糖、片糖4万担。其中2.5万担来自柳城、雒容、怀远、融县,其余为本地所产。这些糖大部输往粤、港转销华北、华东各地。共计销往天津、宁波、上海、青岛等处2.2万担;广州8000担,湖南6000担;梧州4000担。4万担总值20.4万元大洋,占该年柳州出口总值452.58万元大洋的4.5%,居柳州12种主要出口货物的第五位。[38]1936年,柳州出口货值以桐油居首位,大米次之,出口赤砂糖和片糖共三干担,值72万元。[39]***时期的柳州,经营糖业的老字号有广安隆、昌隆和西和店,它们在乾隆和光绪年间已开始经营蔗糖业生意。[40]在清末***豪商巨富中,唐培初、曾全盛、秦远斋号称“柳州三巨头”。曾全盛不仅在西门铁局街等拥有大量房产,而且在城外基隆村、磨滩、黄村等地开设糖厂、油厂,几乎垄断了整个柳州的糖油业。秦远斋继曾全盘之后开设“广隆安”,也以经营糖业出名。他不仅在柳州开行营业,还到梧州、广州等地设立庄口。[41]
桂林集散地。***纪元以前桂林一直为广西省会,居桂江上游。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桂林的水面业,专靠抚河与省内、省外沟通。而抚河以河窄、水浅、滩多著称,在省内比不上水深的梧州、南宁和柳州。本地区各县城镇贸易贸易,主要靠肩挑。桂林在现在的解放桥下,架设永济浮桥。以该桥划分,桂林至全州为上河,桂林至梧州为下河,都用木船载运物资。上河顺水,以运糙米、生油、桐油、茶油、棉花等为主。下河顺水以运粮、油、山货、土纸及各种农产品,还承担客运。上、下两河的逆水,多运食盐、洋杂、布匹、白糖和煤油等。[42]桂林市是桂北八县土特产的集散地。由于天气严冷等原因,生产蔗糖的县份未几。1910年,桂林府产糖47200石,其中临桂县30000石,灵川县1900石,阳朔县6300石,永福6000石,全州3000石。”[43]1937年,桂林市(包括临桂县)仅产糖4956担;全州产糖2292担;灵川产糖3074担;永福产糖18242担;阳朔产糖7176担,总计35740担。同期,柳州市产糖20649担,邕宁产糖57263担。[44]上述桂北5县的蔗糖由商人运往桂林集散的未几。如1932年,永福县的私商往桂林销售黄糖6万斤。[45]据1945年12月统计,桂林市当年销售白糖52000市担,约55000市斤,黄糖27333市斤。[46]值得留意的是,自平乐县以下,蔗糖均由平乐直接买卖回于梧州。湘江流域的商品,则自全州以下者多与湘江下游各埠交易。在桂林3个主要商帮中,江西帮以经营大、小湘纸、官堆纸等为主;广东帮以经营粮、油、糖、纱、布为主;湖南帮则兼而营之。桂林***后街行是当时水面行业的中心,在15家商号中,没有专门经营食糖的商号,只有“怡义顺”以经营各种土制纸张为主,兼营白糖、盐、纱、布为辅。派专人深进桂北产地山区坐购老仄纸、桂花纸、大小湘纸,供给本市,并大量运销梧州、南宁。就地购回黄尖白糖、八角、胡椒、生盐、棉纱布运回桂供给。[47]综上所述,由于贸易腹地及市场的分割,桂林蔗糖集散功能在3个中心城市中是最弱小的一个。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故而有学者说,桂林在进进清末***以来,“输进货值远超于输出货值,可说在经济上为一消费城市,在广西贸易上的地位,非特不及梧州,也远逊邕、柳二市。”[48]
因此,在桂东北的蔗糖运销网络中,桂林只是在城市规模和地位上高于平乐。随着***以来灵渠运输地位的下降,[49]桂林市区腹地蔗糖产量的局限,在蔗糖趋东流通的贸易地位上,平乐要高于桂林。又如桂北重镇全州,为湘桂边境之商务区,“所有必须由外地运进之货物,如煤油、白糖、瓷器、铁货等,多数由湖南方面运来。这是由于,湘江下游河道深且宽,运行较快,而且物价也较桂林方面便宜些。”[50]“桂林抚河上河逆水,一年只在涨水期运三、四次,顺水每月都有小船和竹、木排来桂林。”[51]“1927年,全桂公路建成通车,由于运费过高,一般大宗物资及土特产等,仍须由水路运输。直至1938年,湘桂铁路通车,运输量大,运费低,速度快,才将过往货物专仰水路运输的秩序打乱,经纪业从此衰落。”[52]可见,明清以来掠桂林经灵渠顺湘江到湖南的蔗糖北运路线仍然存在,[53]有学者以为此路线是明清时期广东蔗糖北运的三条路线之一。[54]但是,进进***以后,食糖经灵渠北运的数目已经是大大地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