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及制度突破(4)

2016-07-27 01:01
导读:从经验层面分析,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公道性。在我国历史上,金融机构萌芽于民间并在民间逐步发展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凡是民

  从经验层面分析,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公道性。在我国历史上,金融机构萌芽于民间并在民间逐步发展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凡是民间金融气力强大的地区,经济繁荣程度就比较高。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民间融资的发展状况与当地民营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和农村,民间融资广泛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具有相对区位上风、行业上风地区的民间融资也相当活跃。这说明民间融资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以及利用民间资金与地方经济增长的有效金融形式。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而且有利于进步资金使用效率,具有优化资金配置的功能,还减轻了贸易银行的资金供给压力,分散和转移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有利于优化社会金融结构,并与“地上金融”形成互补态势。
  理论上,民间金融自然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在于各市场主体的同等市场机会且在法制的约束下同等竞争,同等的含义主要理解为机会同等,任一市场主体不能有超越其他市场主体的特权。这意味着政治权威必须以价值中立为原则,无权给予某一市场主体以高于另一市场主体的特殊照顾。各微观经济主体可以运用自己所把握的信息上风作出对供需双方都有利的决策,这种分散决策的自利结果促成了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改进。以进步资金利用效率为己任的金融市场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对民间金融和非民间金融同等对待。民间金融植于草根,大多生长于当地的文化习俗等内在制度环境中,对于当地人有较多的了解,因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如何控制风险自有一套符合当地人习惯和内化规则的治理机制。因此,民间金融的存在可以视为金融市场的一种“金融分工”,拥有信息上风的人利用“金融分工”为民营企业或小额贷款者输送资金血液,促进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发展壮大。另外,民间金融内部的竞争,以及民间金融和非民间金融间的竞争,有利于资金价格朝着有利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方向运动。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民间金融的正当化。由于我国金融监治理论与实践相对滞后,以及一部分民间融资机构暴露出较大道德风险和活动性风险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尽大多数民间的非正规金融组织,都被冠以“乱集资”、“乱办金融”、“扰乱金融秩序”的罪名,被金融治理部分以行政方式予以***和整顿。于是,各地的民间信用因缺乏正当的名份与有效的监管而陷进了“禁止——转进地下——繁荣——风险爆发——再禁止”的恶性循环。但《2004年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早已通过调查指出:民间融资行为渐趋理性。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民间融资的需求日趋旺盛,并能提供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拓宽民间融资理性选择的范围;另一方面,民间融资相关主体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对信誉要求很高,形成了特定的民间融资“市场准进”制度,使得民间融资违约现象很少。当前,民间融资表现出的主要负面作用在于:第一,当国家宏观治理当局限制某些行业过快发展时,在行业高利润的***和其他因素作用下,该行业的投资主体可利用民间金融来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调整,也轻易出现风险;第二,民间融资参与者众多,涉及面广,操纵方式不规范,其分散性和隐蔽性使柏关部分难以监管,一旦发生纠纷或经营危机极易引发局部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稳定。但是,这一方面涉及到监管题目,另一方面显示了政府对于自身干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的担心,根本无损于民间融资存在本身的意义与作用,反而恰恰证实民间金融应“浮出水面”并正当化,纳进到同一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中。
  民间金融应予正当化的根本依据在于其自身强劲的内在性生命力。从实践上看,长期以来,民间金融一直作为“地下经济”受到严格的金融管制,但无论受到当局怎样的管制和“压抑”,民间金融总能以其独特的方式生存发展,并成为整个社会融资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气力,并且无可否认其对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对此,一个普遍认可的解释是,现存的金融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或制度供给不足,而民间金融正好对之起到了拾遗补漏的替换作用。因此,民间金融市场的存在与发展是源于对正规金融的补充。或者说,民间金融制度产生于主流金融制度的缺位与错位。然而,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无论正规金融业务如何发展,制度如何完善,民间金融市场都并未因此衰落或消失,却反而在夹缝之中蓬勃发展,具有刚性发展的特征。这是民间融资市场所具有的独立存在与发展特性的体现。原因在于,无论正规金融演进多久,也无论其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无法涵盖所有的信贷业务,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资金作为稀缺资源的现实,都无法满足不同资金需求偏好的客户群体。这意味着,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民间融资是无可或缺的市场要素。无论金融制度设计上如何使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排他性,民间融资也不可能因此而自灭;试图强行管制,结果只能局部抑制其作用边界,或迫使民间金融活动由公然转为地下,人为制造治理困境。
上一篇: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分析 下一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