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途径分析(5)
2017-08-24 01:09
导读:4、产业转型、封闭破产与迁移的搭配。有的企业整体产业转型后,部分资产和职员迁移到资源丰富的其他矿区。例如:江苏徐州矿务团体公司在新疆阿克
4、产业转型、封闭破产与迁移的搭配。有的企业整体产业转型后,部分资产和职员迁移到资源丰富的其他矿区。例如:江苏徐州矿务团体公司在新疆阿克苏开办俄霍布拉克煤矿,玉门油田公司在福州投资建设福州玉门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封闭破产也可与迁移结合,例如:辽宁八家子铅锌矿破产之后,重组了八家子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在贵州与贵州成达锌业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铅锌矿,八家子矿业有限公司将部分设备和职员迁移到贵州新的矿点。
四、阜新矿业团体的退出实践
辽宁省是全国资源枯竭型国有数目最多、最突出的省份之一,阜新矿业团体又是辽宁省资源枯竭题目最为严重、最大的企业之一。阜新市也是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结构调整、国有企业退出的唯一试点城市,各级政府极为重视,并在政策上给予切实扶持。总体来说,阜新矿业团体的案例在不少方面能够向人们提供重要的启示。
阜新矿业团体的前身为阜新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1月。2002年6月,阜新矿务局改制为阜新矿业(团体)有限责任公司。阜新矿业团体现由一个所谓的团体公司,30个子公司组成,其中煤矿10个。阜新煤炭矿区经过百年的开采,资源已日趋枯竭。进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累计报废主体矿井17对。除了五龙矿、艾友矿、八道壕矿和清河门矿还有一定的煤炭储量外,平安矿、东梁矿、新邱矿等已完全枯竭;高德矿、王营矿已基本枯竭;曾占全矿区产量三分之一的最大的主力矿——海州露天矿到2008年也将完全枯竭。截止2001年底,阜新矿区尚有可采储量3.98亿吨;按照生产核定能力1030万吨的标准,阜新矿业团体尚可维持生产36年。阜新矿业团体的衰退也严重影响了阜新市的。阜新市城市人口85万人,团体职工就占有二分之一,下岗职工近20万;2000年阜新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均匀水平的51%,全省均匀水平的30%;2001年12月,阜新市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唯一试点城市,国务院还成立了由原国家计委牵头、16个部委参与的阜新市经济转型工作协调小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阜新矿业团体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枯竭题目,企业必须从煤炭采掘业中逐步退出。前文所提到的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中面临的职员、债务、资金、体制、资产专用性等诸多障碍,这些在阜新矿业团体都有充分体现。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阜新矿业团体针对所面临的退出障碍,综合使用了多种退出途径,以减少退出障碍,实现顺利退出。
1、封闭破产
1999年10月,原国家煤炭局将阜新矿务局平安矿、东梁矿、新邱露天矿列进封闭破产的“1440工程”①,2001年底,三矿封闭破产工作基本完成。王营矿、高德矿、海州矿和八道壕矿又列进国家破产计划。其中王营矿已于2001年11月正式批准立项。与其他封闭破产矿不同的是,王营矿不是由于资源枯竭,而是瓦斯含量高、地质结构复杂,继续开采不经济,亏损严重且扭亏无看。王营矿投产13年来始终没有达产,目前尚有可采储量7600万吨。阜新矿业团体封闭破产矿井基本情况参见表2.
2、产业转型
阜新矿业团体把“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打造新型矿区经济”做为团体产业转型、二次创业的根本任务。转型的产业方向是优先发展一、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煤层气及煤炭矿井气化、煤化工,大力发展机电、民用火产业、建材、建筑、运输,培育接续产业和替换产业,摆脱单纯依靠资源的困境。阜新矿业团体产业转型方向如图2所示,左方产业代表上游接续产业,右方产业代表下游接续产业,上方产业代表一产、三产替换产业,下方产业代表二产替换产业。团体现有12个非煤生产经营单位,有职工10921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30%。2002年,团体非煤产业实现产值5.1亿元,约占企业总产值的20%。团体计划到2010年,非煤产业经济总量达到22.5亿元,超过煤炭经济,占企业经济总量的60%以上,成为团体的主导经济。团体近期发展的接替产业项目主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