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途径分析(6)
2017-08-24 01:09
导读:(1)接续产业项目。阜新矿业团体接续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向上游延伸经营与煤共生、伴生的资源,使现有的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利用,实现煤矸石产业化
(1)接续产业项目。阜新矿业团体接续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向上游延伸经营与煤共生、伴生的资源,使现有的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利用,实现煤矸石产业化、煤层气产业化、矿井
水产业化;二是向下游延伸,加大对煤的深加工程度,发展煤化工。团体现已完成的项目是:煤层气利用项目、煤矸石热电厂项目等。团体正在筹建矿井水利用项目、排水坑水厂和五龙水厂项目、热电厂改扩建项目、水煤浆厂、甲醇生产厂等。
(2)替换产业项目。阜新矿业团体替换产业发展方向首先是:改造重组、引资扩建存量项目,即提升原有的机电加工、建筑、建材、民用火产业等,使其摆脱对团体市场的依靠,面向全国、多行业寻求市场。例如:乳化炸药公司进行技术改造、整体搬迁;合并现有的三个机电产品加工厂;合并现有工程处、土建处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筹建热电厂粉煤灰空心砖扩建项目、水泥厂扩建项目等。另一方面,团体还发展了以现代农业为重点的增量开发项目。现代农业是团体替换产业的一个主攻方向,团体近期对海州矿排土场进行改造,复垦土地面积19505亩,建设了海龙农林牧综合开发园区,目前已引进了河南双汇、上海大江、上海光明乳业等龙头企业合资、合作建设
养殖场。团体公司参股的花卉和绿色农业示范园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5个种养、养殖小区已建成,还有6个在筹建中。
3、改制重组
阜新矿业团体的改制重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进行公司制改造。2000年原阜新矿务局被国家批准为“债转股”企业,由信达、华融资产治理公司持有股权,并以资源尚未枯竭的煤矿为基础,组建阜新矿业团体有限责任公司。近期团体母公司控股组建了阜新中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并对8个地面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说,阜新矿业团体已改变了政企合一的矿务局组织形式,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体制。(2)隶属关系下放到地方。1998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治理体制有关题目的通知》,将包括阜新矿务局在内的94户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及其附属企事业单位,下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治理。辽宁省由于是煤炭大省,在国家煤炭产业局撤销后,仍保存了省煤炭产业局,作为阜新矿业团体等煤炭企业的主管部分。(3)企业内部主辅分离,推进城企协调发展。团体近年来一直在剥离非经营性资产,下放企业办职能,将职工大学、中小学等文教机构,、养老院、展览馆、公安处、消防处、水热电供给等生活及生产服务部分,逐步移交给阜新市政府,并使部分机构向企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原离退休职工事务治理,以及矿务局原来的工伤、工亡职工家属的社会保障职能也一并移交给了阜新市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分,此项工作将在2005年前全部完成。(4)破产后的资产重组。东梁矿、新邱矿、平安矿封闭破产后,团体按照“中办[2000]11号文件”对破产后企业部分有效资产进行重组盘活,在尾矿的基础上组建有限责任公司,部分未一次性安置的职工上岗工作,并配企业资产进股。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4、迁移
阜新矿业团体在新世纪初开始将视野转向阜新以外的煤炭产区,希看通过企业的迁移使企业摆脱阜新矿区资源枯竭的困境。2001年底,原阜新矿务局海州露天矿与青海省海西州签订了意向性协议,计划组建由阜新矿务局控股的青海海西州煤业公司,开发当地两个露天煤矿,提出“立足海州,发展海西”的口号,计划在五年内完成海州矿的战略转移,迁移职工3000人。但由于当地基础设施较差,项目投资规模过大,国家计委没有批准立项。近期团体在山西省和顺煤田、内蒙古白音华煤矿的开采项目,与兖州矿业团体合作开发露天煤矿项目都在积极落实中。此外,2002年10月,阜新矿业团体在阜新市政府、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了矿井封闭破产的下岗职工及其家属1000名迁移到大连市炮台镇。国家投资1600万修建了7栋住宅楼,炮台镇政府积极为迁移职员提供再就业机会,现已有400人实现了再就业。这是全国首例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批有组织的外迁,其经验与题目可供其他企业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