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途径分析(7)
2017-08-24 01:09
导读:总的来看,阜新矿务局依据企业内部资源、体制状况,企业外部政策环境、区位条件、市场等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退出实践,也得到了中心和省、市政府的
总的来看,阜新矿务局依据企业内部资源、体制状况,企业外部政策环境、区位条件、市场等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退出实践,也得到了中心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取得了初步效果。阜新矿务局的退出综合运用了多种途径,有效地减少了退出障碍。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方向的产业转型定位也与当地及企业的资源特征相符。固然阜新的下岗矿工曾多达20万,但长期未出现东北其他资源型城市出现的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滋事事件。另一方面,阜新矿务局的企业退出与产业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暴露出诸多题目,如:仍抱有依靠国家给资金、给政策的消极观念,市场意识不强,易陷进“项目怪圈”中;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吸引外部资金困难;城市就业能力有限,再就业题目突出;矿务局改制不彻底,下属子公司和集体企业亟需进行改制重组等等题目。这些题目的存在,致使有的产业转型项目的远景不确定性较大,很多潜伏的题目还没有暴露,更多深层次的题目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所以,阜新矿务局要顺利完成整体退出,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五、结语
根据上述对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退出途径的,以及对阜新矿业局的退出实践的,我们以为有以下几个重要题目值得。
第一,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适时地“进进”和“退出”,才能正常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进进障碍的存在会导致价格信号的市场结构的扭曲,从而引起垄断。退场障碍的存在同样会影响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从产业经济角度看,进进障碍和进进途径轻易受到重视,而退出障碍和退出途径却往往被忽视。中国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退出障碍有很多特点都值得进一步深进研究,特别是资源枯竭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困难交织在一起,又面临着老产业基地的衰落,更是雪上加霜。事实也是如此,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退出障碍已经构成资源型地区和城市经济,以及社会题目的重要根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第二,以往多从城市和区域角度研究资源型城市和地区的转型题目,实在,研究资源
枯竭型国有企业的退出障碍及退出途径,也是分析资源型地区和城市的经济转型,促进社会稳定的一个很好的视角。而且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主体的角度看,可能还是更好的视角。中国有重视政府作用的习惯,企业河底发更夫也往往不注重研究关键性的企业机制题目。所以,同振兴老产业基地的情况类似,大家很轻易把主要精力放在“要政策、上项目”上。从市场经济上说,企业的进进和退出,包括资源型企业的进进和退出,主要是企业自己的决策,政府的作用是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其中当然也包括政府要以所有者的身份,承担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责任。
第三,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退出途径多种多样,重要的是公道选择和搭配,不
能“单打一”。我们还需特别留意的题目是,由于各级政府、企业、企业治理者、企业职工等“局中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利益的不一致性,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博弈背景和博弈过程。所以,当有关机制和政策不公道时,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退出途径的选择与搭配,以及退出的结果很可能就不是最优的,或者说及缺少效率,又不公平。其结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又可能激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酿失事端。
第四,阜新矿业团体(矿务局)的退出实践固然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一定的有益
经验,但必须留意两个题目。一是退出成果并不稳固,产业转型、人口迁移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隐患和遗留题目。二是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单位,中心和省级有关部分对阜新市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和帮助,有些政策条件不可能全面展开,其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第五,为使资源枯竭题目得以根本解决,还涉及明确资源产权,进行探矿权和开采权市
场化改革,科学调整和公道确定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建立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保证金制度等很多重大题目。当务之急是要明确是否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的“封闭”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