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真正的“职业化”的素质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心问
题应当是提供研究者自身对于文学文本的真切的心灵感受,具有精微透彻的感知品格和深沉执着的探究精神,而且现代文学研究在本性上所讲求的是阅读原著时情感或者心灵体验的“震颤”(它要求研究者首先是真正热爱你的研究对象,然后是将研究者的自我与文学文本混融为一个整体,而不是离开研究者自我的感受力去采用各种概念、理论去分析文学作品)和充分研究作家作品的文学特征,不能依靠一些并非来自研究者自身心灵深处的理念(诸如,文学史上对这一作家作品的评价,西方批评话语)来取代或支配研究者自己完全可以完成的直观感知和研究实证,它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一般来说应该不具有任何实用性,它纯粹是研究者精神上的一个纪念物或者说是与研究对象进行心灵对话的一个象征性的产物。文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那些并未获得大多数读者真正理解和接受的作家作品经过你精微透彻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感悟却成功地提供出一种认识这一作家作品的新颖独特而又幽深诱人的优美情境,结果你的研究不仅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作家作品的美妙之处在哪里,还引诱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追随你围绕在这一作家作品周围。这里包含着研究者注重自我的感受力与传达文学艺术魅力的充满文学情调的审美素质,它也表明了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文学阅读和文学研究中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感悟进一步完善了自我,并且依靠自我发现的作家作品的力量召唤更多的读者同样钟情于这一作家作品的价值与功能,此正源于研究者自觉承担深邃理性、平静从容、真切朴实的学术品格(不仅具有一个文学研究者的审美判断的胆识,而且也坚定不移地维护着研究者个人对于文学本身的强大而深刻的信念)。只有获得了生命之光烛照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感悟的文学研究,才能真正具有完善自我、感召别人一同寻找精神家园的“职业化”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