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民间 价值错位 文学本位 发展思路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研究陷入低谷,研究队伍和生存空间萎缩,学术关注度降低,彻底走向人文科学的边缘。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发生变化,二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含混不清而导致自我消解。现行的民间文学价值观存在着一定错位和越位现象,需要作重新思考和定位。在民间文学跨学科研究中,要坚守文学本位,强化学科 自觉,从丰富社会精神资源、促进发展、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高度来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 民间文学研究步入低谷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大体上是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同步进行的,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为开端,民间文学研究进人—个全新的阶段。19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学术团体。这一事件具有象征意义,它表明民间文学研究受到重视。尽管在以后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研究像其他学科一样也受到运动的冲击,但总体上保持了在文学研究中的显要地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近十年间,民间文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点,研究队伍壮大,学术期刊增多,学术活动频繁,学术成果丰富,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成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史上的黄金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研究一方面摆脱了传统意识形态影响下所形成的虚热态势,变得更加学理化,并在某些领域向纵深稳步拓进。例如,刘守华对比较故事学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学的研究,吕微对神话的新阐释,刘亚虎对史诗的研究,户晓辉对民间文学现代性的追寻,陈建宪对民间文学理论的思考,朝戈金、尹虎彬对口头程式理论的译介和研究,高有鹏、陈勇超对中国现代作家民间文学观的梳理等,标志了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在这一时期所达到的新高度。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陆续出版,《格萨尔王传》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则是一些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另一方面,与本学科上曾有的辉煌和其他学科的发展相比,民间文学研究走人了低谷。
一是发表民间文学作品和的专业期刊或停刊,或转向,一般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表的民间文学论文极少,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生存空间迅速缩小,出版界印行的民间文学出版物也大为减少。
二是研究队伍萎缩。老一辈研究者的辞世或逐渐淡出研究领域本属正常现象,但耐人寻味的是,原来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并在该领域占有一定地位的学者却转向了其他学术领域。这表明,民间文学研究丧失了其应有的吸引力。有志于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并具有深厚功底和优良资质的后继者骤然减少,是这一学科遭遇危机的突出表现。
三是学科地位尴尬。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民间文学作为独立的二级硕士专业,与、中国文学等并列,设置于汉文学专业之下。1998年,专业调整取消其独立性,把它作为民俗学的一部分放置在之下。这种处理方式兼顾了两个方面:
四是与国际接轨,按照通行方式,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于是把民间文学并人民俗学;二是民间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作为中文专业的独立课程设置的,已经成为一种历史和传统。为了照顾到这种情况,设计者没有断然否认民间文学的学科合法性。这反映了专业设计者的谨慎,更反映了民间文学在当前学科体系中的模糊身份和尴尬地位。但是,它客观上削弱了民间文学的独立性,导致民间文学研究主体从文学专业向社会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的转移。这种转移又会产生两种负面影响:一是民间文学研究被淡化;二是不能充分探寻民间文学的精神价值。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学科分类,文学属于人文科学,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人文科学是关于精神或者说是关于心灵和情感的科学,社会科学关注的重点显然有所不同。目前,民问文学研究的沉寂与学科归属的改变不无关系。
二、民间文学价值观的越位与错位
民间文学研究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化。在商品化、化、物质化的社会,人文科学因为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政治、效用往往会被忽视。所以,边缘化一度成为人文科学的共同命运,民间文学研究也不免要受到重创。这除了社会环境这一外部原因外,还有学科建设的内部原因。有学者指出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含混不清,导致了自我消解。如陈建宪就谈到了“民间文艺学因研究对象与目的泛化而导致学科特性消解”的问题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