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时,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气道出现炎性充血、水肿、分泌物引流不畅进一步加重,同时有呼吸肌疲劳和呼吸乏力,易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传统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病人及其家属难以接受,延误抢救和治疗时机,采用经面罩或鼻罩机械通气的方式,患者保留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 加湿作用和阻挡微生物侵入的屏障作用[1]。我院使用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 , 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成人住院患者40例,其中男性29例,平均年龄(68±5)岁,女性11例,平均(62±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议诊断标准[2]。所选病例(1)明显呼吸困难,紫绀,呼吸频率快(20次/分),心慌,嗜睡3例,吸入空气时氧分压(PaO2)<60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氧饱和度SaO2<90%;(2)意识清楚,愿意合作,无严重心律失常,循环稳定,无肺大疱,气道分泌物不多,无鼻中隔弯曲或鼻甲肥大等导致鼻腔阻塞者。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祛痰、部分患者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同时采用鼻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BIPAP Synchrony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经鼻罩或口鼻面罩正压通气,加用单向呼气阀,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各项参数,通气模式S/T,备用呼吸频率12~18次/min,起始呼气压力0~4 cmH2O,根据情况逐渐调整至4~6 cmH2O,起始吸气压力8 cmH2O,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每5~10 min调节1次,每次增加1~2 cmH2O吸气压力最高8~18 cmH2O,上机后检测SaO2,逐步调高吸氧流量直至血氧饱和度(SaO2)大于90%,氧浓度30%~50%。通气时间每次2~4 h,每天2次。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PaO2、PaCO2、SaO2、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结 果
4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2例因肺部感染加重改为有创通气,余下病例通过无创通气后紫绀、呼吸困难、嗜睡、心慌、呼吸频率等症状明显改善。吸气压力平均(13.1±3.3)cmH2O呼气压力平均(4.5±0.9)cmH2O,无创通气时间3~14 d,平均(8±6.7)d,平均每天通气时间(12.3±5.3)h。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降低,pH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较通气前有改善(P<0.05),见表2。治疗结束后,患者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1 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比较表2 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心率呼吸及血压比较
本组中有2例患者反复住院,前后两次住院的临床表现相似,均为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前一次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给予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经治疗分别于12 d及20 d后好转,而后一次入院后即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分别于7 d及9 d后好转。不良反应:2例出现烦躁不安,但经解释后能耐受呼吸机,2例腹胀,经间断使用无创通气后逐渐缓解,1例鼻梁处出现皮肤轻度破溃;无吸入性肺炎及气胸发生。
3 讨 论
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