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2)

2013-05-20 01:04
导读:高中生 源上的不均衡性。 (三)综合素质评价配套改革 学业考试就评价方式而言,是一种纸笔测验。作为一种评价方式,纸笔测验在收集信息方面具有自
高中生源上的不均衡性。

(三)综合素质评价配套改革

学业考试就评价方式而言,是一种纸笔测验。作为一种评价方式,纸笔测验在收集信息方面具有自己的功能。纸笔测验可测量的目标主要包括:(1)检测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2)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判断能力;(3)探究的心智技能;(4)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新课程的目标中,纸笔测验能测量学生的认知目标和部分能力目标,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难以直接进行检测,对能力中相对内隐的部分和外显的操作技能也难以测量。因此,纸笔测验并不能测量课程的所有目标。通过学业考试并不能反映学生所有的成长状况。

为全面反映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状况,在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中增设了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是配套的,共同承担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任务。因此,学业考试应重在发挥它自身应有的评价功能,不应承担它不具有的评价功能。

二、学业考试的价值追求

(一)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落实在相关学科的三维目标的达成上。根据纸笔测验的功能,学业考试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上应落实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往的中考比较关注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但对过程和方法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基础教育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倾向,使得学生在创新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这已经使教学缺乏活力和生机,学生缺乏创新的动机和激情。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应将过程和方法放在与知识和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由于纸笔测验较难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直接的测量,因此,学业考试应当进行适当地渗透。为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学业考试命题时,应做到重理解、凸主干;强任务、考探究;设情景、渗情感。

1.重理解、凸主干

在有关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方面,学业考试应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知识视野和理解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懂得一个特定的事实或概念,还要了解学生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对知识理解的行为表现也远比已经获得知识表面含义的行为表现来的复杂,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表现:联系性和应用性原则。[2]

联系性原则涉及个人的知识结构,根据这个原则,知识被理解应表现在:学习者会用适当的方式阐述该知识,并能与其他知识相联系,特别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观念相联系。具体为(1)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联系;(2)与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3)与其他知识和观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学生若能说出“燃烧是氧与物质发生反应,一种新物质生成,有时有新的物质释放出来”,表明他符合了理解的联系性原则。

应用性原则涉及个人知识的功能和作用,根据这个原则,知识被理解表现在:学习者能运用知识成功地完成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的任务,具体为(1)学习者有能力完成各种任务;(2)这种任务被普遍认为是有价值的;(3)学习者应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用其他参与者认为合适的方式完成任务。如学生若能说明为什么扑灭汽油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的原因,表明他符合了理解的应用性原则。

对一个知识,学生只有表现出联系性和应用性原则应有的行为时,才能被认为是达到了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业考试中,引导学生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并对解释作出分析是一种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有效方式。

在命题时,还应当突出学科的主干,将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受到重视的学科课程目标联系在一起,为此在命制试题时,应注意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见表1)。

表1  学生考试命题的转变 

命题时不必过分强调

命题时应强调

枝节内容

核心内容

零散的知识

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

上一篇:浅谈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