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2015-03-07 01:4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析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文章立足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和
[摘要]文章立足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的重大变革以及价值和多元引起的大学生思想变化,从大学生生活、、个性、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成因,并从更新理念、狠抓学风、把握网络文化主动权、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引起了各种思潮的涌动。大学生尚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摒弃一些负面影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继承者和接班人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难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笔者在贯彻16号文件精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面临的冲击和带来的巨大变化,对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具体策略。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一)网络传播手段的重大变革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已步入网络时代,信息网络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思想观念。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得他们成为最敏感、最活跃的网民群体,他们很少看报、听广播,很少关心
大事,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互联网瑕瑜互见,既拥有丰富的知识宝藏,也存在泛滥的信息垃圾。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越来越频繁地和大学生发生关系。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天下事,查看世界潮流;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也严重冲击了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大学生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一些分辨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诱惑,导致荒废学业甚至有少生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价值多元和文化多元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
高校不再是“象牙塔”,各种思想的相互激荡以及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交错,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发展机遇期和矛盾相互交织,环境变革,文化思潮多元化,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无疑给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自杀、出走、违规违法、心理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问题,许多大学生承认自己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迷惘、困惑、孤独、寂寞、惆怅、失落、压抑情绪的困扰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也成为当今我国教育中的现实问题。随着大学生的自由空间的扩展,自主意识与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带有强制性的单向约束性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崇尚自由和追求个性成为大学生的主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大学生,到90年代时正处于青春期,又恰逢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与国外的接触日益增多,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经济、文化、的影响,比之前的大学生更加崇尚自由,更加追求个性的张扬。且这一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他们犹如掌上明珠,百依百顺,久而久之使得这一代大学生娇生惯养,好高骛远,缺乏吃苦精神,做事半途而废,盲目地一哄而上,先做后想,一旦遇到困难就意志消沉,最后不了了之。因此,“想干就干,不爽就散”的做事方式成为这些学生的代名词,在某些学生眼中,组织和纪律纯粹变成了束缚。
(四)优势明显且缺点突出构成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他们既有精英教育中大学生的优势——自信、敢于批判、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又有自身长处——有个性、有意识、有维权意识、有市场意识。他们思想稳定、健康、积极,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在各种文化形态的冲击下,各种社会思潮无情地侵蚀他们的心灵,大学生的人格在疑惑和徘徊中显露出令人忧心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行不一。长期的灌输和知识
已经使绝大多数大学生有能力对道德事件进行评判,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德育放弃了对学生行为评价的结果就是使大学生付出了知行不一的代价。第二,诚信缺失。如考试作弊、欠缴学费、恋爱不诚、造假履历、学术剽窃等。第三,耐挫力差。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表明,因耐挫力差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是大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第四,享乐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受社会“成功人士=有钱人士”的片面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恋爱观表现出明显的享乐主义。一些大学生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我,却忘记我为人人,不愿为别人做出奉献。第五,冷兵器思维。大学生遇事较少地考虑团结和协作,更多地追求单打独斗的“个人成功”或“自我完善”;较少地考虑法律、制度和契约,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更多地强调圆滑世故的“人际关系”。马加爵式的悲剧正是当前大学生冷兵器思维的鲜明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