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2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
4.2.1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分制各项制度的制订与运行。都要以科学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为基础,因此,学分制实行必须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创新目标,其突出特点是柔性的、多样性的,在保证专业培养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选择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通过设置选修学分、创新实践学分、辅修专业基础课学分等要求。体现基础知识扎实,多学科的融合、渗透与交叉,实践能力强,彰显学生个性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另外。需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将部分基础课或专业课改设为选修课,适当增大选修课比例。
4.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分制强调选课制,这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开设好本专业课程,更迫使教师务必开设出质量高、学生喜爱的选修课程。另外,教师在授课、等方面也需作相应的观念和操作方面的调整。
4.2.3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学分制核心之一便是弹性修业年限的调整,学生有权决定毕业年限,自然给学校教学、后勤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学校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建立起学分制管理工作组织和实施体系,加大教学、后勤基本设施的建设投人,制定出台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水平,为实施学分制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4.2.4加强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以开放的视野衡量学生学业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多样化质量评价标准。
学分制实行的是目标管理.因此应打破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学期与假期的界限。承认学生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成果,从而建立起多样化的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也应作相应调整,同时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建立学生课堂测评、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2)开展课程评估,成立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课程的设置、审核和管理,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和监控,以保证开设课程的质量;(3)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探索新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要注重的多样化和考试形式的多样,实行教考分离,可以增加综合应用课程知识、利于学生分析思维、发挥个性的试题的比例。可以采取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视学生的课外考核,引入社团学分和实践创新学分,以引导学生学习的倾向性,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2.5完善的学业体系
为了指导学生制订修业计划并及时检查执行情况,指导学生选课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持续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创新精神.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宽松的学习中合理利用资源、把握学习目标,并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建立完善的学业指导体系。其中建立导师制是一项重要举措.在精挑细选的基础上,明确责任和资格,落实待遇,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形成一支业务素质高、思想素质优、方法方式灵活的专兼职学业指导队伍,为学分制的实施保驾护航。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立足学校自身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分制改革,不仅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需要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的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