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

2015-11-27 01:03
导读:其二,过去我们是在比较封闭的中进行理论,而现在是对外开放的环境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对

  其二,过去我们是在比较封闭的中进行理论,而现在是对外开放的环境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打破了信息闭塞的状况,为人们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和发展状况、价值观念、各种学术思潮和观点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报纸、图书和杂志的零售和批发时限的取消,中国文化的大门将为外国的文化产品的进入敞开,国外文化产品将快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日本的动画、韩国的剧而且有更多的精神产品进入我们日常精神生活中。消费这些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内容,拓展了精神的视野,但其中所包含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相当颓废的内容与中国价值观在个体与群体关系、功利与关系、人生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情理价值与法理价值关系上的矛盾也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产生,这不仅对中国人传统文化价值观构成一种挑战,也对中国转型过程中新的主导文化价值观的确立构成一种挑战,其结果必将是在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带来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和信仰行为方式的颤变。然而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个颤变的过程不可能瞬间完成,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个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混乱和痛苦选择的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进行马克恩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根基薄弱、人文精神稀薄的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转型时期主导价值观确立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再次、当代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挑战。过去我们是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现在是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代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的各个时代,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宽带技术数字化及其产业化的发展,以其快捷、便利、交互性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生活空间,带来了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

  一方面,互联网和多媒体、宽带技术数字化的发展,在为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单一化的情状,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的同时,由于自身的掩蔽性和复杂性,不仅网上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为西方国家其价值观和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打开了一条自然的通道。而提供这些信息的往往是经济技术上的强国,据至少有2/3的信息是来源于发达国家。在我们走进互联网的时候,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便利用了互联网和其它的传播媒介等有利工具,开始了“西化”和价值观的渗透。据报道因特网上的“一般信息,美国提供的占80%,服务信息占95%”。美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按题目来说,负面的是一半,中性的25%,有一点积极意义的占25%。如果按字数算、按文章的长短算,90%以上是负面的。”在以互联网为主的各种媒体对现代中国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的情况下,中国受众特别是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撞击。同时互联网在为各种正统的、非正统的、成熟的、非成熟的学术观点、理论、思潮的传播提供了非常便捷的通道,为开拓大学生学术理论新的视野、及时了解学术理论发展的新动态提供帮助,开辟了一个新的获取知识的通道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也造成了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交互性的特点为我们利用互联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育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上网人数和频率都极高的情形下,由于教育的限制和教师自身对于网络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其他现实因素的制约,作为教育者所能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形式明显落后于大学生的需求,尽管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同程度的应用,对大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网络技术所拥有的点与点的互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有这些变化都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再其次、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挑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和一般青年相比,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既有青年人共有的希望、困惑、寻找、甜蜜、痛苦、冲动、又有着与其它青年群体不同的特点,表现为他们知识水平较高,获取信息、接受新知识的渠道较多、能力较强,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尊感,他们思维敏捷,志向远大,目标高远,乐观自信;他们求新求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头脑灵活、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和自立意识明显增强,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渴望成功、成才,渴望得到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更高的认同和奖赏,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但也要看到大学生是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西方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由于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现象的影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迷茫、理想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情感孤独、情绪容易激动、脆弱、合作意识较差的情况;不同程度地着存在重视实践忽视理论、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技术技能忽视人格养成与完善、重视个体的自由忽视纪律约束、重视个体体验忽视社会规范、重视短期效应忽视长远发展的情况。

上一篇:浅谈当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误区举隅及反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