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另外,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也还存在讲奉献和关注自我并存的局面。大学生们在追求自己丰富多彩生活和强调突出个性的同时,也易形成极端的个人主义不良倾向。他们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但又有不同程度的茫然与失落之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当代大学生中,新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有了一定,个人对金钱、地位和自我感官享受的追求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向,而且还有人赞同我们社会公开坚决反对的道德价值观念。这些现象与理论所要求的道德价值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在同各种谬误的斗争中确立、发展起来和不断深入人心的。这些年来,社会上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思想和言论时有出现对于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攻击,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不能听之任之。”这充分强调了开展思想斗争的必要性。他还强调,“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其提供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增强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纠偏扶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选择。对此,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给予了明确的肯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都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僵化、陈腐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失去其价值和魅力,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那么,如何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得到创新呢?江泽民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答案:“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创造性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实质。它从来不承认终极的真理,认为真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它不承认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世界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它强调人的社会实践是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更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发展创新的脚步,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共呼吸,不断与时代和实践接触并相互作用,不断推进自己的理论创新,正是这种创新的理论本性,使得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与活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活动,它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其内容和形式。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并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其核心内容,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巨大创新和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