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与时俱进是固有的理论品质。该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类思维等方面特征论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期党的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同时对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作了初步分析,这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论断的进一步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论文关键词: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科学性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是对150多年来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理论特征的深刻揭示,是在新的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要求。认真领会、透彻掌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对于适应21世纪大变动和中国发展的新形势,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具有极为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由一成不变的事物构成的,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的各个看起来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概念.都是处于生成和消退的不断变化中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概念或理论均有一个“生命周期”:即酝酿形成期一发展成熟期一瓦解消退期。任何理论都需要经历实践,不断地修正、发展和完善。只有这样,当某一时期、发生变革时。理论才不至于滞后而无法回答现实社会产生的问题。这是由社会、时代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结论也要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随着时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用符合新的实际的结论取代旧的过时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时期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样要与时俱进,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也是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这是由它的实践品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本质的意义上对实践活动有着依赖关系。任何理论即产生于实践,又在发展中吸取实践的营养,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实践来例证、检验以获取进一步的再生机能。任何理论在与实践作用的同时,也能获得自我反省,而不是作为一种工具被完全嵌入到实践中去。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能不随之前进,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要求进行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在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结合中国具体发展状况提出来的,这些理论。对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是无庸讳言,它们还只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部分。这些理论,相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认识发展理论而言。它们只是局部的、有限的。由于是在特定时期提出来的(出来的),因而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它们不可能是社会发展理论的终极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唯物史观,也反映出江泽民同志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与时俱进”体现了科学态度和辩证法的统一
“与时”就是要有时代感、全球观,“与时”即是承认我们事业发展的客观实在,就是要如实而不是虚假地应对客观实际情况,这是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俱进”就是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客观分析了十三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提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警示。与时俱进的出发点是“时”,着眼点是“进”。这就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只有充分地客观地把握“时”才能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实现“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