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分析等方法,主要对1998——2008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与体育学相关的210篇论文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期刊论文以应用性研究文章所占比重较大。研究内容广泛,加强体育社会学的实效性研究得到共识。因此,国内体育社会学今后的发展在借鉴其他与体育社会学相关学科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加强体育社会学的本土建设,呈现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统一、学术性与现实性兼顾的研究特点。
论文关键词:中国;体育社会学;科研
体育社会学是20世纪伴随着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趋势的出现,传统体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现实的体育运动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视角和研究方法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体育内部结构和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体育的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衡量体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的所作所为,它所形成的理论知识是不是结合或者比较好地结合了的具体实际,特别是本国体育运动的具体实际,为及时解答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回答和表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它就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西方发达,体育社会学已拥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体育社会学作为新兴学科,发展时间较短。自80年代发展至今,虽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还不成熟,和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差距较大。本文旨在对中国体育社会学近十年的科研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发展动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与体育社会学相关的,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
数理统计法对1998--2008年期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与体育社会学相关文章发表的数量、相关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逻辑分析法综合体育运动的人文、社会、文化的总体特征、影响因素、现状,根据社会学、体育社会学、逻辑学原理对部分相关问题进行推理分析。
2国内体育社会学科研现状
2.1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是一门建立较晚的学科。从50年代开始,中国的体育社会学科一直是以学为基础的。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体育科学体系的重建推动了体育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进入80年代后,中国体育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迅速崛起,并以较快的步伐进入社会,于是一部分过去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和体育人员转向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形成了一支逐渐壮大的队伍。
一些体育社会学研究会、教研室等相继成立。1986年《中国体育的社会学研究》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这也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第一次被纳入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理论学会中随之设立了体育社会学学组。然而,国内的研究尚处在摸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相对较小。1990年我国第一本《体育社会学》专著问世,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学科进入了独立发展阶段。此后陆续有5部《体育社会学》专著或教材出版。199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1997年体育社会学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学科。一时间,体育社会学的学术活动频频举行,各体育类刊物发表众多体育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学科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