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对国内体育学科学研究成果分析
3.1取得的成果
首先表现在研究的内容广泛。中国体育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到至今,无论是从理论建设还是对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从1998--2008年近十年的时间,体育社会学在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价值观念、体育社会学视角下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大众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研究、体育功能、体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体育与人的社会化、非参与性体育爱好者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其次,应用性研究成为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体育社会学,在它逐渐趋于成熟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学科的自身建设,另一方面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大力加强体育社会学的应用性研究,突出体育社会学的实用价值,在实践中与发展理论,以发展性的思维解决体育运动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将是今后应用性研究的重点。
3.2不足之处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在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也表现出某些不足。
第一相对于国外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来讲,我国体育社会学起步晚,在很多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争议,缺乏一批高质量的和高水平的研究课题。据金育强等对1990—2001年发表的721篇体育社会学论文分析,“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对一些概念的阐述还缺乏统一性;尽管有的研究敏感地接触了体育领域中的一些新问题(如体育产业、体育、体育商业化、社会越轨等),但深层次的、对现实有意义的研究不多”。
第二整体而言,中国体育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较为单一,在运用社会学理论方面存在不足。据杨威对1990—1999年发表的体育社会学论文进行的统计,“其中采用问卷方法收集资料的占58%,呈现出由常规统计、单变量统计分析向多元统计分析发展,由理论性研究转向应用性研究,由描述性研究向解释性研究发展的趋势”。问卷调查法成为当今体育社会学微观研究的主流,而实证性研究尚欠缺。因此,今后在研究体育社会学中一系列微观社会问题的时候,应将实证性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