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把高校思想理论课提高到学科的高度加强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服务,是设立理论学科的重要动因,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之后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贯穿和渗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金过程,并努力探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方式和渠道。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支撑
在去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以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方法创新为关键环节,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积极探索、努力解决好以下两个重要问题。
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到学科的高度加强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内容。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动因之一,就是为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将其提高到学科的高度来加以建设。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内在本质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相通性,都强调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基于这种相通性与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及其建设无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最坚实的学理支撑。
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四门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修养与基础”,以其内在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紧密相连。“05方案”的四门课课程体系的特点就在于,既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又要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既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又要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道德法制的教育,等等。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一方面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直接并主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另一方面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其合理的课程设置、科学的教学体系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质量的前提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繁荣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命题。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充分发展,学科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才会有充分的学术基础,也才能有效地提升课程质量。因此,只有通过学科发展去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而不是把学科建设等同于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的框架下研究学科问题。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为基础,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五个学科之间在研究内容上的整体性,以及这五个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间在研究方向上的整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体性,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以其内在结构构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的课程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门课程也以其严密的科学体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体性不是等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它担负着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任,其理论内涵和承担的任务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和承担的任务要丰富得多、宽阔得多,基础要厚实得多。学科建设不仅包括课程建设的内容,还包括学科本身的内在体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源投入等的建设。所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服务,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到学科的高度来加强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之后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