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是人类史上的创举。我们在为这一学科的创立兴奋之余,还应意识到,我们同时面临着巨大压力,即我们将拿什么回报,回答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和来自学界的挑战?我们只能尽快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好,为培养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做出贡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中国特色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实质意义的是使该学科成为内在性整体
作为学科体制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现实整体,但它还是一个外在性整体,一种形式的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求把这一外在整体发展为内在整体,形式整体发展为实在整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整体的建设不能指靠理论、学术以外的力量,而是理论、学术自身的力量,特别是依靠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自身的努力和智慧。这种努力和智慧首先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各个专业的发展上,也同时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与仍存在于传统的、学和学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个专业之间的关系上,表现在与其他传统学科内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研究和发展的关系上,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和“理论实践”(包括理论宣传和理论斗争)之间的关系上,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上。所以,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经建立,所谓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就有了包括上述方面的多层意义。所以,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整体的发展也就是上述方面的努力的结果,是上述方面的关系的有机统一。
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由外在整体向内在整体转化、形式整体向实在整体转化的,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各个要素(即上述各种“关系”方面)之间的关系状况,动态地看,是这些要素、方面之间的联系、协调、整合和建构。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的智慧与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联系,是指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学科、专业和方面的认知,也就是说,认识其他学科、专业和方面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联。彻底的认识不仅是对其联系性存在本身的认知,而且是对联系状态的,特别是联系的层次、结构的认知。
协调,是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关学科、专业和方面的关系由观念的联系发展为实际的联系的首要步骤。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能动的实际的行动,其功能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一切相关因素真正能够联系起来。协调,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等专业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协调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和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发展的支持和推动。在实际的专业关系中,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与国内外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关系。广义地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都属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范畴,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能不讲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国外的发展。而当它们成为三个独立的专业之后,就有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国内外马克思主义专业在时间上如何切割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涉及三门课程的关系和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其研究方向和选题的范围问题,这特别需要做好三个专业的协调。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传统学科中的三个马克思主义专业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协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和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是否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如有必要,它与综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如何在上阐释清楚?这三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存在是有利于综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还是不利于综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并且在它们各自独立存在的情况下,如何使传统的各马克思主义专业有利于综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在实际的研究和教学中比它们在理论或逻辑上的表现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就大学院系建制来说,由于的原因,它们一般属于两个或几个不同院系,也就是由于某种原因,在马克思主义各相关学科的关系上存在着人为造成的分割状态。这是我们提出马克思主义各相关学科之间必须协调的现实根据。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协调关系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这里只是谈到它的主要的和突出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