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对策
论文摘 要:目前高职语文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语文质量的提高,影响了育人质量。高职不但要加强专业教学,更要重视语文课程教学,针对高职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研讨。
要想改进高职语文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高职语文的任务和地位。高等职业院校目标定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技能型人才是由基本素质和技能素质组成的,而语文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是高职学生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高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立足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等方面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个好笔头(文章)”。
一、高职语文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材现状:一是体现高职特色不明显。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普遍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动手性内容偏少,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上体现不了以“应用”为主旨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内容陈旧,数据更新缓慢。有的教材不能及时补充反映各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新装备、新规程的要求,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缺少与动手实践相配套的实训的内容。三是缺乏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有效链接。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为了就业的需要,在前计划考取普通话证书,但是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并没有设计普通话的考证教学和培训,普通话培训都是业余培训班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压力。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学生现状:一是漠视语文。高职生普遍认为进入高职阶段后,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专业技能,只要学好有关专业知识就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而且没有了升学压力,语文课只是可以“应付”的考察课。由于这些原因大量学生存在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基础薄弱。由目前的决定,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相对薄弱,在日常作文、口头交流和阅读理解等各种能力上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三)师资队伍现状:高职语文教师一般都是从师范院校汉专业毕业的,教师来源单一化,再加上前面所说的教材的针对性不强,使得语文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被遏制,效果不明显,成绩不突出。
(四)教学管理现状: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管理上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语文课程仅仅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直接取消了语文课程;大部分的职业院校设立基础教学部,统筹负责全校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但语文教师针对的专业系不固定,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研究。
(五)教学方式方法现状:目前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知识本位”,也就是“学科本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整体性,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传统,在考核方式上,也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模式过度偏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专业脱钩,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教学成效不明显。
二、破解制约高职语文教学弊端对策
(一)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对教材进行改革:一方面通过文学欣赏、美感熏陶、思维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写作、口语训练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内容上,要贴近生活,要有现代意识,要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精神,介绍当代的先进知识和理念,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对于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评价;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