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特色发展:析新建本科院校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2)

2016-03-21 01:08
导读:3. 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在规模扩张初期,人民群众有强烈的上学要求,家长和学生的质量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不强,生源充足。

  3. 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在规模扩张初期,人民群众有强烈的上学要求,家长和学生的质量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不强,生源充足。在全国高校的提质浪潮中,面对众多的新建兄弟院校,各校如何稳住优质生源,培养出优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了转型时期的新课题。新建本科院校既要考虑自身条件,又要依据规律,结合地方实际,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特有方式,这样才能使特色具有基础和发展前景。通过特色来竞争到政府的项目资源,反过来也会强化特色发展,提高质量,获得名望,吸引优秀生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如潘懋元所言:新建本科院校要成长为一支本科教育的生力军,还有一个适应、改造、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各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地域、等诸多因素,探索特色发展之路的过程。说到底,新建本科院校的天职是为地方服务,从某种意义上其实就规定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层次和类型,办学者应该在这一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形成自己的特色。
  4. 地方特色发展的需要
  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位于地方,也是地方“技术中心”,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在自然、历史、经济、、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服务地方是新建本科院校成立的政策依据和生存基点,只有主动体现区域特色,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资源和内生技术创新为依托,以知识的应用和转化为目的,认真分析所处地域的独特性,摸清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从中寻找出价值性高、独特性强的优势要素来培育特色方向,才能真正与地方特色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威斯康星大学成立后,正是通过发展农牧特色专业来服务大州,从而赢得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从精英到大众,从教学、科研到为社会服务,大学日益与社会联系紧密,新建本科院校尤其应该从服务地方中培育特色。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 同类院校良性竞争的需要
  随着从“计划”转向“规划”,新建本科院校就面临着的选择。在每个地区基本上设置一所本科院校的背景下,本区域内主要需求的区域特色应用型人才数量有限,学校一般还要面向全国其它区域招生。只有特色发展,当外地生源在属地找不到所需的特色专业时,才可能舍近求远。只有特色发展,才能集中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培育高质量的人才。如果新建本科院校都是“一个脸孔”,那么,大量无特色的人才就业困难,新建本科院校之间就会陷入恶性竞争,最后社会得不到特色人才、学生难以就业、学校招生困难。只有具有地方特色、兼顾行业特色,才能既有人才服务重点,又能拓宽服务范围,各新建本科院校才能呈现出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美好春天。
  6. 满足多样化社会诉求的需要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等全面繁荣,区域社会需要各类应用型人才;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观念不断开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呈多样化;政府教育管理权力逐步下放,要求学校及时根据环境变化做出决策等。社会的众多需求与学校培养能力有限的矛盾单靠区域内新建本科院校无法解决。新建院校前身多为师范或专业性院校,短暂的多科性发展也难以培养出区域所需的多样化人才。每所院校都应集中优势力量办出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某些类型人才,以差异化特色人才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二)新建本科院校要素特色培育的可行性
  1. 国家有明确的政策导向
  一般说来,政府不喜欢一般院校和新院校模仿老牌尖子大学的风格和做法。我国公立高教系统规模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区别不同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重视学校的特色培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分类管理、特色发展的思想。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特色发展,满足高教系统的多样化发展,会得到政府各种项目的扶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 院校自身处于转型阶段
  新建本科院校从专科到本科,在寻求各方面新的发展路径。学校体制和机制惯性小,有利于创新和特色培育。首先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历史包袱不重,为获取发展空间,选择的策略就是特色与品牌,依靠特色来给自身定位,依靠品牌来赢得生存空间;其次因为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赶超,有着加速发展的强烈愿望,就不能不面对实际,采用特色去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去实现有限的局部的赶超;第三是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改变弱势的身份,它无法正面或全面地去与强势高校竞争,就自觉地采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策略,实现特色发展,在一定的领域或一定的层次上由弱变强,创立自身品牌,实现学校顺利转型。
  3. 师资和管理人员思维活跃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前规模较小,升本后引进了大量的年轻教师和一部分学术思想活跃的学科带头人,教学管理人员也趋年轻化,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个性,敢想敢干,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是在当前学生前就有了较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较快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对特色人才的需求,也希望学校通过特色发展增强竞争力,为自己和学校赢得发展空间。教师年轻化,参加工作不久,工作动力和成就动机强,可以依据学校特色发展要求,及时确定和调整个人的科研和工作努力方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营造特色化校园文化。
上一篇:探讨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及其应对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