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提要: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新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要大胆探索,教育学生要做到:“感情倾注,召唤心灵回归”;运用“共生效应”,提高转化效果;“细心观察,发现闪光点”;“找准突破口,给予爱心,信心和耐心”。才能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学校更好地培养和造就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师爱温馨、扬长避短、因势导利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教师要做后进生的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后进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是教育的主体,不是批评的接收器。教育应该围绕这个主体,满足主体的正当需要,才能触动主体的心灵,唤起主体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转化,使他们由“要我改”转为“我要改”。
一、感情倾注,召唤心灵回归
后进生往往生活在老师的冷眼、家长的呵斥、同学的戏谑、集体的排斥之中。游离于集体的后进生,由于缺乏应有的热爱、尊重和信任而逐步形成“自卑—厌学—拒教”的心理状态。但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一种归属的心理需求,都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能够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
为此,教师必须改善集体环境,主动亲近后进生,少点指责,多点鼓励;少点埋怨,多点理解;少点冷漠,多点关心;少点否定,多点肯定;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友情,使后进生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同学没有拒绝他们,班集体欢迎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这样,后进生就会渐渐地向班主任打开心灵之门,转化他们也就水到渠成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运用“共生效应”,提高转化效果
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容易失去生机而枯萎,而当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但也充分显示了学生对教师的情结。当个别谈话时,有位后进生告诉我,他恨某位教师的原因是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和一位成绩好的同学在教室玩,那位同学不慎把玻璃打破了,他在帮助捡碎玻璃时,教师在门口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训斥了一顿,他想解释,却被要求面壁了两个小时。这样,学生怎会信服这位老师呢?不信服又怎么能教育呢?教师应该首先耐心地问明情况,再做出公正、公平的处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跟老师建立感情,有了感情,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教师公正地处事,才能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才能转化后进生。否则,连优生也不喜欢这样的专横武断老师。
三、细心观察,发现闪光点
后进生基础差,信心不足,对他们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后进生李伟强,他“喜爱画公仔”,“爱好写字”,于是班会课上,我有意把他作样本,表扬了他画的画是班中最好的,字写得最端正。要求大家向他学习,同时鼓励他争取机会参加市举办的书画比赛。他开心得连连把书包里的“杰作”一幅一幅翻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来个急转弯,给他一个小小的提示:“李伟强同学,要是其他功课也像美术那样棒就更好了。”这一表扬,竟成了他追求上进的转折点。从此,他每有一点进步,我都会抓住机会表扬鼓励他。渐渐地,他终于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变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