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似应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深入研究技术创新与技术教育的关系,这对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规划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创新、技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一、前言
中国大陆经济正处在转制和转型的巨大变革中,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正在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企业提供的产品、工艺和服务的知识与技术含量逐渐提高。在“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中,又适逢知识经济的大潮扑面而来,技术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促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程度日益提高,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解释,比较传统的提法是“职业教育”(VE)或“职业技术教育”(VTE)。七、八十年代以来,有的地区或国际组织称其为“技术和职业教育”(TVE),也有的称其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这反映了技术教育的成分在职业教育中不断增长的趋势。今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提法以取代传统的“职业教育”(VE)和“职业技术教育”(VTE)的提法。这一改变,反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以下2点的确认:①传统的以农业、工商业、家政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即原有职教课程的技术化和新的技术性课程大量进入传统的职业教育领域;②“传统职业已经让位于那些要求有更多专业资格的服务性活动”,即传统的职业岗位或消亡或对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新的、对技术有更高要求的职业岗位不断出,这在三次产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随着企业对技术创新依赖性的增加和技术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日益突出,技术教育如何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必然会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关于“创新”的概念
技术创新概念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的,技术教育也需要创新,但教育过程不同于经济过程,不能将技术创新的概念简单地用于教育,这可能导致价值判断的失误。学生在学校里的一个成功创意可以体现该生的创新能力,但这一创意或许并不具有市场价值。因此需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界定创新的概念,以便对技术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能够以技术创新为背景、又符合学校教育的规律和要求。
技术创新强调的是市场对主体创新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认可,它不在乎创新的主体是谁,它关注的是技术在市场上的实现方式。技术教育中的“创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对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因而它是一个面向市场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过程,而不在乎结果如何;它关注的是创新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即使这一过程需要团队的形式,但最终的、基本的考察目标仍然是个人。
区分“创新”概念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教育创新中的不同,有助于正确提出教育中的创新问题,技术教育院校和传统大学的任务不同,但它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目标的创新定位。
三、技术传播与技术创新
有人认为参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传统大学的任务,与高等职业教育无缘,对高职教育只要求其发挥技术传播功能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由对技术创新的片面理解引起的。
首先,技术创新的概念并非是指单纯的技术突破。许多人按常规把技术创新视同于技术前沿的突破和技术原理的发现,忽视了大量处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发明和革新,这就把广泛存在于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局限在一小部分科研人员的活动上,混淆了技术自身的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区别。
事实上,自1912 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对技术创新作出经典性的定义以来(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中,“创新”始终是一个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经济学的概念,是一个“具有过程和结果双重内涵的概念,简而言之,它是指技术在市场上的实现。它的主要表现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柳卸林、马驰、汤世国,什么是国家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的着眼点在于技术同市场的结合方式上而非技术自身,即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的新应用和新技术的率先应用。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集装箱技术、国内著名的“抓斗大王”包起帆的系列抓斗技术,这些发明并不包含重要的科学发现,但都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为社会、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是典型的技术创新。
企业在技术、管理和服务方面所做的独特的革新,只要能带来显著的效益,都可归入技术创新的范畴。理解这一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至关重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不是不能参与创新,而是创新的领域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学生有所不同。
其次,技术的传播与应用并非是技术创新之外的活动。联合国经合组织在1997年的专题报告《国家创新系统》中指出:国家创新系统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地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改造和传播新技术,创新是这个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是说,承担技术传播任务的教育或培训机构是国家创新系统的组成部分。有组织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包含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的过程,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组织的创新目标就无法实现。微观而言,一个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未必要有教育机构的参与;但宏观而论,没有教育、没有技术传播的渠道,就不会有国家创新系统。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似应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深入研究技术创新与技术教育的关系,这对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规划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四、以技术创新为背景实施技术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任务有明确的规定,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今年5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既然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责无旁贷。但由于大陆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仍以2-3年学制的专科层次教育为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包含知识创新的要求(这是与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重要区别),而是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上。以技术创新为背景实施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未来技术工作的环境,加强技术能力的训练、激发创新意识。
㈠加强专业精神培养
专业精神是指在技术工作中体现的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深入了解和对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懈追求。
⒈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尤其对技术应用创新的典型案例及创新思路、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⒉加强设计、制作、维护和论文写作等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有若干项综合技能达到较为精深的程度,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形成自身特色的要求,也是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前提,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对应用创新的自信心和能力。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