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当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开始进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领域。文章就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对普通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奥尔夫音乐教育 普通高校学生
创造,一般的认识为主体综合各方面信息,形成一定目标,进而控制或调节客体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实际活动。人类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赖于人类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正是无数的发现、发明、想象、创意,让人类从钻木取火到运用核能,从赤足攀爬到太空漫游,从语言、文字到电脑网络……当代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是以其创造性活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而“创造性”就是人才的核心品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邵瑞珍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作品的能力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和现象,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如科学发明、发现等;类创造产品非人类历史首创,只对个人具有独创性,如机智、幽默等。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人的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大类,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人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后者常常在强烈的创造动机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以渐进或突发的形式,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方法等创造性成果。科学研究证明,音乐能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从创造心理学来解释这种现象,就是往往思想高度集中在某一点上,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灶。当优势灶受到某种刺激时,就会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一个创造机会。而音乐旋律所具备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色彩,正是优势灶的刺激因素。 而广义上的音乐对人脑的各个区域都有激发和启动的作用。因此,音乐不仅能培养人的丰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还可沟通、促进他们的创造思维,启迪他们的智慧,从而使他们创造出新的人文、科学成果等真创造,或如同幽默、遇事的机敏反应等类创造。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我国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担负着素质教育重任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更新观念,运用更加科学、进步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目前,相对适合多以赏析和实践为主的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在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和成功的音乐教学方法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人为本、提倡原本性的创造性教学方式受到了音乐教育界的普遍欢迎。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所创,原本是针对儿童的一种通过音乐实践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该教育体系注重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不要求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歌曲或舞蹈等)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由师生一起进行创造性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奥尔夫倡导的原本性教育理念强调,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即让人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音乐教育。这非常符合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奥尔夫坚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将音乐与舞蹈、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交融在一起,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综合性教育完全符合现代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宗旨,有着伟大的前瞻性。而且,其“本土化”理念承认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使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了一种开放性,也更容易为不同音乐文化的教育吸收和利用。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李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