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质量竞争力构建(1)
2017-09-25 06:4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高职院校质量竞争力构建(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毕业生就业率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估的一项重
摘 要:毕业生就业率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竞争力指标。低就业率现象揭示出了隐含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竞争力问题。教育质量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对高职院校未来的竞争发展将日益显出其重要性。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竞争力
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以教学、科研、服务三条途径服务于社会。但是服务于社会的意义和责任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过程中日益显出其重要性,或者说,教学所要面对的不再是无可争议的知识传播而是面对顾客的需要。在市场规则下形成和运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意义决定了其教育质量的商品属性和服务属性。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观无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从就业导向出发都更倾向于以“职业”为中心,即侧重于学生就业的角度,特别关注高职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当地区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服务的角度看,高职教育质量不仅是一种“产品”本身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广义顾客”(学生、家长、社会等)对所接受的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顾客的满意程度和教育服务过程本身构成了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育部统计司资料显示 2003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55.7%,同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接近90%,研究生就业率超过95%。这种低就业率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大学扩招后就业环境的严峻、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全面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态偏高等原因是造成该现象的表层原因。但是。“低就业率”现象表面看似乎是社会对学生的不满意,其实它折射出的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提供合格“产品”能力的怀疑和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不信任。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竞争力尤显重要。
一、高职院校质量竞争力模型
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院校都为地方教学型高校,这些学校一般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学科、专业一般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2)生源主要来自本省或本地区,生源质量较低,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工作岗位;(3)教师以教学为主,教学任务普遍较重,获得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机会较少;(4)学校获得的政府教育经费拨款普遍偏低,科研经费拨款更少。一些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已占学校各项教育经费来源的70%.甚至更高,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更是100%依赖学费、住宿费收入。大量的高职学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快速扩大招生规模,学生数量的剧增就不可避免地引起教育质量的下降.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近几年高职教育理论界探讨的核心问题。现阶段,由于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生源充裕,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大。但可以预见,随着高等教育整体的发展,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教育质量对高职院校的竞争发展将日益显出其重要性、
所谓的质量竞争力(Quality Competence)是指比竞争对手更具卓越质量的核心能力。通过综合运用学院的独特能力和质量理念,通过建立和完善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来使学院的人、财、物资源得到全局性的考虑和整合。建立有效的质量文化,提高日常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注重日常的质量预防和控制,创造出竞争学院难以模仿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以卓越质量赢得社会的信任。(见图1)
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定位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设施因素、管理因素等,可将其综合概括为两类:办学战略思路类和教育过程转化能力类。(如图2所示)
随着这几年的规范化发展,办学思路、学院定位等观念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关注。目前高职院校缺乏的不是意识而是贯彻能力.即缺乏一种将办学思路、学院定位、教育质量目标落实到专业学科设置、新课程开发等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拥有较高办学自主权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益远不如预期的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院规章制度不太健全并且不太切合实际情况,对实际工作的规范约束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建设时间比较短,政策规范约束性弱。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工作中生搬硬套地移植本科院校的思想和规章制度与管理方法。
(2)教育质量管理组织运作框架不完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心是教务活动,教务活动对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行的管理体系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务运作组织框架搭建不完善.部门的权限和职责不清,教学管理流程运行不畅。
(3)学院的教育质量管理运行缺少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学院很少根据规章制度建立对教学活动的运行进行监督的内部督导部门。外部监督又很少涉及到社会需要的调查评价、办学过程的评价、办学质量的评价与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
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实力、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的薄弱现状是很难在短期内通过学院自身努力就能完全改变的.这个事实决定了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质量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提高日常教学工作管理质量就要求教育过程设计要科学合理、规章制度要符合实际情况并能得到具体落实、按照合理的过程和规章制度运行后要有相应的跟踪监控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因为这项工作受到很多非过程性因素的影响 (比如,领导因素、人力资源因素、文化因素、管理因素等),在现有的学院管理思想和质量管理体系下是很难通过局部改良完成的。教育所提供的服务是一种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教育输出减去教育输入所得的增值结果就是学生德、智、体以及技能方面的增加即人力资本增加部分,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将该部分看成是高校的产品。既然教育产品是教育过程的产物,那么没有严而有序的过程,没有不断纠错和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很难保证教育质量。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质量竞争力的培育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培育教育质量竞争力的关键
建立和完善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是教育改革领域的一种有效尝试。早在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就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措施,应当是高校整个体系的自我完善”。
1.质量管理体系基本上涵盖了提高教育质量的两大类因素
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要求和战略定位,把学院各种资源、教学服务过程、制度规范和组织结构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系统,以便在可能的范围内,把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部因素,在教育活动全过程中置于受控状态,使之满足质量管理和为顾客提供信任的需要。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将学生德、智、体及技能方面的增加即人力资本增加部分看成是高校的产品,教育产品是教育过程的产物,教育质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果,没有严而有序的过程,没有不断纠错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运行系统就很难保证教育质量。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