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1)

2017-09-27 06:4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首先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与众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首先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与众不同。它致力于培养处于科研二线、生产服务一线的从事科技向生产力第二次转化的技术管理人才,即技术型工艺人才。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其它高校科研型、设计型、决策型的培养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区别。这种人才特色能满足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因为随着高科技对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渗透,越来越多的职业岗位知识内涵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中等以下文化程度的单纯操作型人才面临力不从心的窘境,科研学术型的高层次人才又因为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岗位专门知识而显得无从下手。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始终把目标放在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双重培养上,因此其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是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肯定的,人们普遍认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方面所受到的教育是系统的、有特色的,分析能力强,岗位基本技能掌握扎实。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能从传统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夹缝中冒尖而出,一枝独秀,篷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应该从多角度来考察。上述的优势与特色,从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来求解,尚属于一种建立在传统的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注重于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传统人才培养观。我国于1993年在世界上率先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对联合国所提出的持续发展作出了承诺,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中国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因此,从跨世纪的高度来衡量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求他要有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求具有基本的非技术性素质,即一种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契合的人文素质,它涉及到适应和处理人――社会――自然系统诸方面关系的素养。本文拟针对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职业技术与社会、自然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都提出了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加强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关注。职业技术作为在生产、服务中的实践活动过程,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自然、社会、经济诸多方面,处处体现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即STES)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实践中不仅要注意到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的人工自然生存环境,更要关注到对于人――社会――自然系统“天人关系”的整体思考。国外一些职业技术高校早在六十年代末就开始了职业技术伦理价值观的教育,发展到现在,人们已日益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中应包含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能够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产与生活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与人才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教育思想中应该包含这样的内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以协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不断解决技术发展与自然界之间的各种矛盾,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应用中,既不能带来新的生态环境破坏,又要为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关系排忧解难。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来看,也向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要大力加强专业教育中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以往的道德观归根到底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所以加强大学生在职业技术素质教育中对伦理价值观的认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1 .职业技术活动的内在需要与伦理价值取向。这规定了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行为方式是包括了具有科学与伦理双重价值的社会性道德行为方式。职业技术人才的价值目标是以造福人类为指向,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把人类的长远利益和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职业技术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2.职业技术活动主体的伦理自觉意识。职业技术人才作为职业技术活动主体,同时也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承担了某种义务,如何对待和履行这种义务,本身也就是一个职业伦理的问题。作为工业生产中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的职业技术人才,应该坚持道德责任的至上性,并把这种深切的伦理关系内化为内心的自觉要求。

  3.职业技术活动的特殊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型,抛弃技术万能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价值观,构建一种尊重他人、关照后人,公平对待自然的全新文明观和价值观。职业技术活动的规律具有必然强制性,对活动主体的行为和活动过程有种种客观上的制约和要求。为了使职业技术人才的行为符合生产实践活动规律,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的职业技术活动必然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规范职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行为,使之不违反规律。这些规范关系到职业声誉和社会利益,是具有伦理意义的一种价值取向约束机制。正如当年维纳在控制论问世时所说过的:“我们甚至无法制止这些新学科的发展。它们属于这个时代。我们所能做的最高限度,是制止把这方面的发展交到那些最不负责任和最唯利是图的工程师手中去。”现代科学和工业活动是密切配合、协调有序进行的,职业技术人才在其中的活动作为一种自由选择,就是对伦理规范的肯定和选择,因此意志自由和道德责任是联结在一起的,这种责任是生产实践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自然规律的先在性及其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决定了活动主体必须遵守的伦理价值观。

  二、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素质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培养目标上向素质教育转变,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带动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创新。所谓素质,是指人在一定先天条件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在每一个身体上都会显示出具有各自特色和相对独立性的不同特色。所以我们所说的职业技术人才素质特征,只是一种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目标。这一目标的实质,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教育条件,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提高,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态势。

  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许多巨大挑战往往起因于非技术原因,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改善生存条件的同时,对环境和资源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越来越大,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尖锐的对立,人们已日益认识到人类不仅破坏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机制和动态平衡,同时也使自身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应该防止对职业和能力规格就事论事的偏向,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应当培养学生看到不同的科学领域间的相互关系,倡导在科学、技术、信息以及人的综合素质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隐含在素质教育目标背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关注。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素质化目标中,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体现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1.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有着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懂得“如何做人”,深切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有着坚定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感情和自尊自强的民族意识。在工作实践中,能以政治、道德、法律等作为价值判断的前提,对一切“可做”与“不可做”作出正确的抉择。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现状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