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10-01 06:0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回顾了世界经济史上三个“世界工厂”与职业技术教

摘要:回顾了世界经济史上三个“世界工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结合其经验,对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思路作以探讨。认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应始终坚持实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鉴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特别阐明了中国改进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性和职业技术教育所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世界工厂;制造业


      一、“世界工厂”与职业技术教育
    “世界工厂”是对某种经济积聚现象的描绘。自一些文献将18世纪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称为“世界工厂”以来,“世界工厂”主要特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成为世界市场上工业品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在市场份额中明显占据优势,在市场结构中有相对的垄断地位。在世界经济史上有三个国家曾经是公认的世界工厂:英国、美国和日本。在当时,三国各自的制造业总值在全球贸易总额中都占有绝对地位。梳理他们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世界工厂”与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作为世界产业革命发源地的先发优势。著名的珍妮纺织机、提花机、水力纺织机、蒸汽机等都产生在这个国家18世纪后半叶的30年间,并带来一个多世纪“大英帝国”的繁荣。而这些发明、发现几乎全部出自于英国学徒制培养出来的工匠之手。学徒制是历史上早期的职业技术教育,在14世纪,行业协会控制着手工业和部分商业,学徒制是欧洲行会培养工匠或技术人才的重要形式(直至今天,某些职业从业者仍主要靠学徒制来培养)。但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是,英国较早地将学徒制由行业行为提升为国家行为,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562年,英国颁布学徒制法规,统一全国学徒制制度,强迫实行7年制的学徒制。1601年,英又颁布《济贫法案》,规定贫民子弟都应接受技艺训练。在圈地运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学徒制法规和《济贫法案》成了英国推广职业技术教育的“变相”手段,造就了一大批技术人才,率先进行了产业革命,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基础。有学者认为,“18世纪英国的经济成就,并非依靠在公学和名牌大学啃古书的学究们,而是英国最先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学徒制技术教育模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继英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的是美国。1860年前的美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在此期间,美国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学校和工业学校,但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极不对农场主的胃口,被讥为“书本式”农民。因此,各州的农业促进会、园艺协会的成员呼吁,创办农业大学,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并立法保障职业教育。为此,美国政府于1862年正式颁布《莫雷尔法案》。该法案规定:“为了对各行各业进行工业方面的文理科教育及实用教育,每个州立法机构至少必须捐赠、资助或扶持一所大学。”这些大学“在不排除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军事科学的情况下,教授与农业和机械有关的学科”。《莫雷尔法案》是美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它的颁布促使美国大学教育坚定地走上了应用性的发展道路。1917年美国又颁布《史密斯休斯法案》,该法案强调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永久性资助,并要求各州政府作出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划。这两个法案推动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如美国教育史家卡布莱在《美国公共教育》一书中指出的那样:“联邦政府给予教育的多种补助中,似乎没有别的补助像拨地兴建农工学院和以后拨款举办职业技术教育那样,获得更丰硕的成果了。”农工职业教育的发达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1890年,美国工农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1913年,美国工业产值在全球工业总产值占的比例达到38%,超过英、德、法、日四国总和(1913年,四国总和为37%),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的“世界工厂”。
    职业技术教育对世界经济史上第三个“世界工厂”——日本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战后的日本教育体制中,直接兴办职业教育的学校占据了半壁江山,既包括政府设立的职业高中、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还包括由企业举办的企业内部更为直接的职业教育。除此之外,日本其他学校教育,在学科设置上也是向职业、理工倾斜的。这种职业侧重性的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够理解、熟悉、使用技术的劳动大军和少数能够将日本的实际经济情况、日本的企业经营与引进技术巧妙结合起来的“改良主义者”,发挥了日本善于学习的民族特性,使日本在短时间内能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思路
    (一)要打造“世界工厂”,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世界工厂”是以制造32~_1k为基础的。我国目前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许多实际问题。工业产值占世界份额偏低、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发展不均衡、核心技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低等是我国尚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的表征,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支能支撑“世界工厂”良性运转的高素质产业大军。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达国家的1/10。2002年的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开幕,这次博览会引发了专家学者对中国制造业的评论,其中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关切中国制造业,必须关注中国技术工人的培养,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必须做到:
    1.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以“灰领人才”即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实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办学方向。
    2.挖掘办学潜力,创新办学体制,为我国制造业输送和培养大量适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面临中国打造“世界工厂”的历史任务,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办学潜力,扩大自身办学规模;一方面要创新办学机制,拓宽办学渠道,利用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兴办由社会力量集资、学校办学的完全民办二级学院,两者结合,从量上保证制造业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世界职业教育体系比较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