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来为社会服务的。这个体系由各个具有不同功能而又分工合作的部分组成。随着社会发展,职教体系必须作出相应变革,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实现自身功能。近年来,我国经济状况、科技水平、社会意识都有了较大变化,现有职教体系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高职的学历层次问题、中专的发展前途问题、职教与普教的沟通问题等。因此,重新审视现有职教体系,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教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职业技术人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代化建设必然要求社会具有合理的人才结构,职业技术人才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
社会人才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从事发展和研究自然或社会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人才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有关事物的设计、决策和规划工作;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只有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决策和规划变换成物质形态(产品、工程)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完成任务,而后者主要依靠操作技能来进行工作。社会的职技人才就是由这两类人才组成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相互关连着的四类人才,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事实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基础理论(不论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突破紧密相连的。学术型人才的重要性是十分清楚的,没有工程型人才的设计、开拓和规划工作,也就不可能产生从宇宙飞船、电脑、空调到花园城市等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而这个大干世界离开了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劳动,也根本不可能实现。前两类人才的工作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但后两类人才的作用尚未得到社会的充分认识。所以,在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职技人才的培养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职技人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人才结构中也占有较大比重
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高中后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组对上海所作的调查研究表明,“该市工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分布,工艺、维修、质量管理、运行管理等岗位人员所占比例在65%~90%之间”。这些岗位人员都属于职技人才(见表1所示)。
上海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2003年招聘信息情况统计表明,高职人才需求量为59.6%,中职人才需求量为16.9%,职技人才的总需求量为79.5%(见表 2)。这与表“比例相当。
(三)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竞争,也是技术人才的竞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干事马约尔先生说:“未来,促使一个国家社会与经济腾飞的骨干力量是专业技术人员。”“在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仍享有优势,尽管它未必适应就业需要;另一方面,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合格的技术员、技术工人奇缺。这种教育机构的失衡是经济发展的明显障碍之一。”
二、社会职业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动,要求职业技术教育随之作出相应变革
(一)职业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动
职业的目标、功能和要求的组合,可称之为职业模式。现以较典型的护理职业为例加以说明,护理模式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古代护理模式
以朴素的唯物论解释人的健康和疾病,由仆役或保姆照顾伤病人,形成家庭式护理模式。
2.近代护理模式(15世纪以来)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它的基本要求是重视治疗操作和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观察;护理的重点是执行医嘱和完成常规性护理工作;护理依附于医疗。这一模式的问题是,护理只关心患者局部病症,以消除该病灶为目的,忽视人的整体性。
3.现代护理模式
——以患者为中心(20世纪40年代始):人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具有社会性。人是有机的整体。这种统一性主要体现在精神与机体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这个模式要求对患者整体护理,重视心理护理与环境的调节,强调护理关系和谐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护士不再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应用科学方法——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身、心、社会等因素全方位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20世纪80年代始):护理的任务扩展到从健康到疾病的全过程的护理,从个体开拓到群体的护理。护理的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会和家庭,护士成为向社会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主要力量。
职业模式的阶段性发展是具有规律性的,其他职业领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如制造业领域,制造模式也历经手工作坊模式、机械加工模式、近代制造模式直至现代制造模式。
——手工作坊模式(工业革命前):是以个体手艺为制造特征的模式,产量为单件小批。
——机械加工模式(工业革命后):瓦特蒸汽机的出现及加工机床的产生促进了制造机械化。制造业由手工小生产进入了机器大工业阶段,产量达到成批生产。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