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网络技术与学校德育的整合

2017-11-12 03:5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论网络技术与学校德育的整合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 网络德育
  论文摘要:面时飞速到来的信忽时代,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开创学校德育街局面,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街课题。本文通过对网络负效应影响的研究,提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而提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一些举措。
    人类文明迈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网络信息时代。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人们越来越多地习惯从“网上”获取信息。
    但是,网经扣寸代的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特别是今天校园学生。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网站已有15000多个,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据《北京青年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数在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0.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发E-mail, 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关注卫生保健信息。可见,目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因此,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和参与上网,让网上的有用信息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令他们做到上网有益,成了当前我们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们要通过德育教育与引导,让德育工作切入互联网络,建立起德育的网络前护部车地,使网络为我所用,助我所长。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本人就作好新时期校园网络德育建设作如下思考与探索:
  一、加强校园网络德育建设的必要性
    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不良冲击。上网成瘾、虚幻代替现实、黑客横行、病毒泛滥、信息混乱等种种负面效应,不仅对学校的传统德育工作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而巨对尚不具备判断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在身心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方面,可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不良的网页内容的泛滥犹如一种“慢性毒品”。有一所大学的专业机构对一批网吧进行了点击率的监测,发现网吧中的上网者中有20%多在聊天室里聊天,20%多在浏览黄色网站……因此,网络对青少年而言有可能成为一种“慢性毒品”,而影响其身乙的发育和成长。
    2、网络的虚拟空间很容易造成网络沉迷者脱离现实的幻想,从而融向正常的工作不肆学习、因特网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现实中有什么,网络上就有什么。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随心所欲地成“大侠”、“剑客”或是“流氓”、“泼妇”,其身份、行为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和篡改,而且大多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
    3、网络信息的泛滥给人干扰、使人弱智。在网络空间中,由于信息具有公开、共享和易于传播的特点,使得网络信息可以无限泛滥,如果让他们沉沦在这些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假消息、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之中,就有可能使其变得麻木、弱智,甚至受到毒害,使他们的身心在广度、深度以及强度方面受到空前的干扰,使他们的个体思维发展偏离人类正常的价值取向,甚至走向极端,产生不良后果。 中国大学排名
  因此,加强使用网络的道德教育,对于信息化时代成长的青少年学生而言,有者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校园网络德育建设的可行性
    开放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又使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构建网络文明创造了条件。
      I、网络的介入,使学生群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时间内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以及“两课”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今天,教育的时空由于网络得以延伸。在时间上,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学校德育不仅限于班会课、团队活动等有限的在校时间,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的信息传递方式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德育关怀。在空间上,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冲破物理空间的限制,由学校、教师所构成的有限的德育空间,与现代化的“电子空间”、“电子社区”等开放式的德育空间进行整合,

上一篇:试论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