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摘要: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道德教育 必要性 途径 方法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群体。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生存方式,并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学习的同时予青少年们以正确的网络道德引导,让他们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之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
1.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有关的文件和讲话的基本精神。人类文明自开始以来,道德作为调节人类行为的基本手段就进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道德都以其独特的调节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精神力量。道德调节的范围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拓展是形影相随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明显,网络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课堂,它可以向所有人开放,其中包括中小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7月)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位居世界第二。1.62亿网民中,25岁以下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达到了70.6%。网民中的学生比例较高与网民的年龄结构相互印证。除去学生之后,非学生25岁以下网民比例接近1/4(24.8%),比总体中25岁以下网民比例降了一半。中国25岁以下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8294万人,占据了1.62亿总网民的半壁江山。18—24岁网民不仅在网民年龄构成中占据最大的比例,这一年龄段人群的互联网普及率也最高,目前普及率超过4成(43.4%),即中国每10个位于这一年龄段的人中,就有4个人是网民。中国高中文化程度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占3成多(34.8%)。学历较低的初中及以下网民总数为3543万人。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的素质高低、品德好坏对于社会安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如此多的人在网络上“任意驰骋”,后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青少年道德教育挺进网络这个新领域是真正做到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内容来自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