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动态轨迹(9)

2018-01-13 05:26
导读:[9]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评价国内有很多专著和译本。请参阅卡劳加乌兹,《彼得一世的改革》,商务印书馆,1997年;帕甫连科,《彼得大帝传

[9]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评价国内有很多专著和译本。请参阅卡劳加乌兹,《彼得一世的改革》,商务印书馆,1997年;帕甫连科,《彼得大帝传》,三联书店,1983年;特鲁瓦亚《彼得大帝》,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等。
[10]三个罗马的理论是东正教为满足当时的帝国意识需求为世俗权力神圣化而创设的。由当时的东正教莫斯科教区普斯科夫修道院长老菲洛费提出。该理论认为,第一罗马(古罗马帝国)早已没落,因为它亵渎神教;第二罗马(拜占庭帝国)也已灭亡,因为它与天主教同流合污;第三罗马(俄罗斯帝国)将是未来正教的中心,莫斯科大公就是正教世界的领袖。这个理论宣扬君权之上、皇权神授,是之后数百年来俄罗斯专制集权的理论依据。
[11]“平民”这一概念在俄罗斯确立于18世纪末,它包括下层的廷臣、退伍军人和文官等。19世纪前几十年,“平民”的成员由于神职人员、市民出身的人和商人子弟的加入而改变。“平民”没有权利拥有土地,没有权利从事贸易和手工业,这一切为平民知识分子营造了有利条件。而在19世纪50年代后,平民知识分子这个概念转变成为一种社会运动,不仅平民知识分子,而且乡村神职人员、小商人、农民和破落的贵族也投入过来,点燃了摧毁沙皇制的熊熊烈火。
[12]如布莱克,《日本与俄罗斯的现代化——一份进行比较的研究报告》,商务印书馆,1984年;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现代化之路——为何如此曲折》,徐葵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曹维安,《俄国史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等等。
[13]有学者认为,斯托雷平改革是俄罗斯社会普世性取向与特殊性路径的冲突结果,是俄罗斯力图以德意志方式换求自身危机的最后一次尝试。见王云龙,《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沙皇俄国最后60年社会转型历程解析》,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33页。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14]有关这几个发展理论的具体描述可以参阅柳光青主编,《转变中的苏联》,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1—82页,(俄)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徐葵等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3—96页。
[15]海运,《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5页。
[16]具体参阅(俄)科萨尔斯等著,《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俄)格拉济耶夫,《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俄)科金,《风雨兼程:俄罗斯转型启示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等等。
[17] 俄罗斯科学院所副所长侯赛因诺夫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西方国家起了巨大作用,表现在西方物质文明的诱惑和西方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渗透,二是苏联新贵族阶级的腐朽和蜕化。这与B·索格林、C·卡拉加诺夫的观点有些相似。详细见列·奥尔连科,《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与市场问题上的分歧》,载(俄)《对话》,2001年第3期。
[18] M·H·鲁特凯维奇,《俄罗斯社会的社会分化过程》,(俄)《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6期。
[19]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俄)《独立报》,1999.12.30
上一篇:别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百年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