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构建的理性分

2018-06-25 06:3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构建的理性分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毕业
毕业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构建的理性分析

欧雪松

成都体育学院,4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构建符合社会要求的就业工作模式,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要将“1把手工程”落到实处;加强制度建设,建立“3级组织架构”,创造“3全”工作氛围;启动“全过程就业指导工程”,把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树立“窗口”意识,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内在规律,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体育学院  职业发展  就业工作  模式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8-2462(2007)05-0009-02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115万增长到2007年的495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逐渐成为关系全社会稳定的社会热点问题。做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如何建立理想的就业工作模式,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对促进大学生就业10分重要。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应围绕大学生“教育、就业、成才”为中心,具有“整体协调、运作规范、组织严密、体系完善”的特征。“整体协调”指全校上下共同关心、全员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工作,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各个环节相互衔接;“运作规范”即形成1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校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组织严密”是指工作机构设置合理,各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体系完善”是指高校能够根据相关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不断改进就业工作体系和模式,使其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

2、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主要内容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1个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日渐富裕,对健康的追求愿望日益强烈,对体育类人才的需求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目前,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策略初步形成,其基本思路是:管而不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基本机制是: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实现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要适应这些变化和要求,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于1体,全时间、全方位、高质量、方便快捷地服务毕业生就业。笔者认为,高校新型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就业工作为“导向”带动教育教学改革,把院系“1把手工程”落到实处。高等体育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直接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对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因此要坚持以“3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政协作共抓就业。切实做到“机构、经费、人员、场地”4落实,不仅要将就业工作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摆在突出位置予以重视以外,还要建立适合市场需求和符合学校实际的就业工作模式,为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利保障。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3级组织架构”,创造“3全”工作氛围为解决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问题,高校应从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入手。首先是制定、实施学校就业工作相关规章制度,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就业规章制度体系应当包括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例、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和奖惩办法、全过程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方案、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方案等。其次是建立学校就业工作委员会、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3级就业工作组织架构。通过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全过程指导毕业生就业、全方位帮助毕业就业”的工作氛围。

(3)启动“全程化就业指导工程”,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就业指导工程”实施分为3个时期、7个阶段,即学前期、学校期、择业期,7个阶段的内容各有不同。学前阶段,在招生宣传中向高考学生及其家长发布全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就业前景预测,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引导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

1、大学1年级,利用职业能力倾向测评系统对全体学生开展大学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反映出的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大学2年级,在学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学分体系,成立专门的教师队伍,采取统1备课、分散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

[1]   

    上一篇:谈英语职前教师必备的素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