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一门集综合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科学的方法论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效用。了解其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是把握其精神实质的必要前提,从方法论的角度对邓小平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无论是对邓小平理论本身还是对于学习和研究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实事求是;方法论
邓小平理论从实质上来讲是一种方法论,是我们对现实世界认识和改造的出发点。以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其凸现的方法论观照今天现实出现的新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评价,也要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才能做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位。高校是我们研究和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阵地,“两课”教师承担着每年几百万在校大学新生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讲授任务。如果单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去讲授,势必造成学生学习和理解中的困难,而且还可能产生一些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学习的误区。因此从方法论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实质和核心,是高校研究和讲授邓小平理论思想的关键所在。
一、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杰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最高概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期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指导作用是由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本质所决定的。因而从整体上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特点是理解其精神实质的起点。
(一)邓小平理论的综合性 大学排名
邓小平同志以开拓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魄力,以对中国和世界局势的敏锐观察,深思熟虑,高瞻远瞩,充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提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并揭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视角定义社会主义,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了辩证动态的认识。邓小平还提出了在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党的基本路线,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要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的过程,而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邓小平理论还深刻揭示了判断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还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走科教兴国之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另外,邓小平理论还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党的依靠力量作了科学的阐述;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邓小平理论涉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贯通、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卫生、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正是这一理论体系,初步回答和解决了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二)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