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本与现实: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双重维度(4)

2014-03-15 01:12
导读:本文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 第一,从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作为一定条件的产物,有的具有时代性,


  本文认为有以下三种途径:

  第一,从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作为一定条件的产物,有的具有时代性,有的具有普遍性。对于具有时代性的基本原理而言,我们应该根据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来理解它。而对于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理,我们不仅要了解其产生、发展的基本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当代实践中理解、发展马克思主义原理。例如,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全面发展时,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当时人性的异化和抽象的人道主义异化观批判的结果。而对于今天,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就要把其与我们当代社会实践结合,充分正视当今全球化浪潮带来的社会交往的频繁性,当今主体的多样性,社会交往方式的多样化,并结合人的发展的这些变化,丰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探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更加有效途径。

  第二,从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一种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它的产生过程,既是其基本原理形成的过程,也是其方法论形成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尽管有一些理论具有一定的时代限制性,但是,马克思在创立、形成理论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则对我们大有启示,它可以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实践问题时提供。因此,从当代现实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还必须从方法论角度着眼。从这种意义而言,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把它的方法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理解,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理解。

  第三,从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关系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源于实践的。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它都会有着相对的理论体系。这表现为每一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都会有一些区别和差异,每一时代都是对上一时代理论的坚持、发展、补充和完善。例如,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而毛泽东、邓小平则根据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具体情况提出了其各自的思想体系;又如,马克思把经济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则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剥离开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以,要理解新时代的被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必须联系新的实践。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必须明确发展的现状和中国发展对经济模式的要求。同样,要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联系先进生产力、先进和人民群众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否则就无法正确把握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当代现实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

  同时也要避免一种倾向,即只从实践而不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和基本原理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一种“唯现实主义”,它只是片面地、相对地在实践中“发展、补充、完善”马克思主义,而不明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所在,实质上是一种文本虚无主义。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文本和现实维度是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双重维度,而正确处理好处理好这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是异常重要的。实际上,在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这两个维度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是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文本解读是现实解读的前提和基础。在任何时代,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现实解读,都不能离开马克思的原始文本进行,离开了原始文本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文本解读也离不开现实解读,现实解读是文本解读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文本是社会实践的理论表现。只有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文本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我们必须立足当代现实,不断地更新思想,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本。正如邓小平所说,“世界形式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总之,要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必须着眼于文本与现实这两个维度,并且必须把这两个维度相互结合、相互联系起来。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理解、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境遇,就会陷入本本主义。只有把两者相统一,才能使每一方面都具有正确的意义。这就是我们走进马克思主义,又让马克思主义走向当代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浅谈早期的西方女性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