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本与现实: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双重维度

2014-03-15 01:12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文本与现实: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双重维度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当代理论的发展必须通过解读来实


  【摘要】当代理论的发展必须通过解读来实现。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应从两个维度人手:其一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即返本,目的是实事求是地走进马克思主义;其二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现实解读。即开新,目的是与时俱进地让马克思主义走向当代,更好地服务于当代。沿着文本与现实、返本与开新的维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走进马克思主义又让马克思主义走向当代的必由之路。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文本解读 现实解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党和的生死存亡。从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就是一个被不断理解和解读的过程。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同时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史、解读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不同的解读,因此也表现m多种理论形式,诸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这些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的不同理解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深化了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认识,指导和推动了一定阶段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样,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继续发展,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就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被解读、被理解、被运用。可喜的是,我国理论界已经普遍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讨。例如,有的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应该“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有的提出了解读马克思主义应使马克思主义“回到生活中来”;有的还运用西方解释学理论来研究马克思主义。限于篇幅,本文不予展开。我们认为,在当代解读马克思主义应从两个维度出发:一个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即返本,目的是实事求是地走进马克思主义;另一个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现实解读,即开新,目的是与时俱进地让马克思主义走向当代,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下面我们就分别加以论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文本,忠实于原著,尊重经典作家,通过原著的精读和深研,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走进马克思主义。在文本解读方面,西方的解释学理论已经做了大量而深入的探讨。我们不妨从西方解释学发展中触及一下文本解读的根本问题,以此导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解读方法的探讨。

  解释学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纵观其发展过程,解释学可以分为客观主义解释学和主观主义解释学或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学两种理论形态。前者主张人们能够从作为历史内容的文献、作品、行为记载出发,通过知觉、移情或想象纯粹客观的理解文本的意义,代表人物为狄尔泰、施莱尔马赫;后者则认为,人们根本无法纯客观解文本,任何理解和解释都会受到理解者和解释者个人原有思想的制约,因而理解会因人而异,人们始终不能达到对作者原本思想的理解,代表人物为海德格尔、伽达默尔。

  从解释学的基本观点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解释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是解释学的根本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正如认识的客观性与认识的主体性不是绝对对立的一样,解释的客观性与主体性也不是相互矛盾的。当解释符合客观文本和实际时,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中应遵循的一条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时应辩证地处理好解释的客观性与主体性问题,即要坚持以客观性为主,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过程中应忠实于原著,尊重作者,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力求反映作者的思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主观状态(包括思想、、情感等)为追求文本的客观性提供方法、服务。这一解读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肯定理解对象的客观存在,并且它有不依赖于读者的意义。这是对理解对象的客观性解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的解读,进而走进马克思主义,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这就是作为我们理解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在理解者之外存在的,是不依赖于理解者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原意是马克思主义著作者赋予的,而不是由读者赋予的,一旦马克思主义著作者赋予文本以意义,这种意义就是特定的,它不会随着时代和读者的变化而变化。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对象的客观性,是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条件。

上一篇:浅谈早期的西方女性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