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葛兰西将领导权的形成归之于有机知识分子的培养,他所说的有机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负有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的职责,而后者仅仅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他们可以同意识形态相分离来传授某种实用的知识。在此意义上,我们理论学科的教师就不是传统的知识分子,而是负有时代责任的有机知识分子。我们的职责就在于从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融合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在“照着讲”的基础上对着我们的时代语境来“接着讲”。
具体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应该说,当前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意识形态的层面已经十分凸显,而文化形态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遮蔽。在这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多的借鉴,而且马克思本人思想中和中国相通的内涵也需要我们来进一步开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们当前的时代问题密切相关且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相契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
1.现代的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
2.市民社会的建构;
3.马克思主义学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解决之道;
4.经济发展中的经济人与人问题;
5.中华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6.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对于我们而言,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体相依的重要任务,可将其概括为“文化形态”的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建构。因为高校人科及政治理论学科与政府宣传部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予,我们不是简单地灌输意识形态或传达最新的政治动态,而是首先要确立一种良好的文化理念和思想语境,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对我们当前的政治形态产生理解与认同。这一点就必须通过文化的同化与思想的共通才可能做到。因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就是一个文化形态的建构及其弘扬的过程,而它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文化根基。
在这方面,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因为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个薪火相传的渐进过程。如同古人确立治国平天下之理想时,必须要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奠基。我们要为文化形态与意识形态融合及其教育的创新尽到自己的职责。
就要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功,首先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要有全面的理解,其次对中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和生存境遇要有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将自身所体验到的文化理念贯穿于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之中,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的建构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