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养老保障方式变革的推进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正处于逐步过渡到“反哺”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应切实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努力保护每一个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力,并最终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接轨,以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支持家庭养老。继续发挥集体、家庭和土地养老的作用
国家给予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充分的重视,加强组织与引导,加大投入的力度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发展的关键。为此,各级政府要转变重城市轻农村的价值倾向,增强政府职责,健全法制规范,制定有关政策,通过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来增加农村集体对养老保障资金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养老补贴和高龄津贴,积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通过发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来提高农民家庭养老保障的能力。同时,要强化老年人对家庭经济资源包括房屋资源的控制,国家要以对土地经营权加强控制以及对房屋产权的手段来分配养老资源,达到保护农村老年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的目的。
(二)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方式
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从根本标志上说,就是要实现从家庭和土地为主要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要养老方式的转变。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方向;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积极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根据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低标准、广覆盖等原则,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式。
1因地制宜,逐步扩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范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要适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仍然要依靠家庭和土地;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则可以建立农民基本养老账户并逐步将其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账户接轨。
2.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核心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问题,它制约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应坚持农民个人、集体、国家三方筹资的原则,采取以个人缴费为主、支持、集体适当资助的形式,实行基金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在运作中对集体资助存在的不确定性,国家财政要进行保底,同时也要适当加大投入,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做实到位。
3.健全监管制度,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和其他养老保险基金一样,是一种长期性的后备基金,它不仅具有累计性的特点,而且在支出上具有刚性增长的特点。因此,在管理这部分社保基金时,要确保其保值与增值,一是确保基金安全;二是要努力实现其保值增值。现行基金统一与财政专户管理虽然可以规避风险,但很难真正实现其保值与增值的目的。因此,随着资本不断发展和成熟,国家应逐步放松投资管制,使养老基金通过股票市场和其他有价市场实现保值增值。
4.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与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这种强制性必须依靠才能得到保证。由于立法的滞后,农村养老社会保险无法开展起来,应尽快制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有法可依,依法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完善。
(三)加强配套。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方式
一是增加农村社区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家庭照顾或家庭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二是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老年福利事业,兴办敬老院、养老院等老年福利设施。三是兴办农村老年健康中心、娱乐中心和托老所等农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四是加强农村老年人服务队伍的培养,建立老年人的有偿服务和志愿者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总之,以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养老保险为主要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是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