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解释了对发展的巨大能动作用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受一定的社会基础决定和制约,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产生之前,对于道德的作用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道德决定论”,这种理论过分的强调道德的能动作用,认为社会的道德状况甚至个别人的道德品质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这种说法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历史的决定作用,否认了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转而把整个社会的改造寄托于道德的改良,寄望于某个道德高尚的人物。这种思想最终只会流于空想,成为虚幻的乌托邦。另一种是“道德无用论”这种理论片面的低估、诋毁甚至从根本上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只是人的意识或是情感物,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可以小受所谓的道德约束,道德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进步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的作用。
“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的根本错误在于,都没有认识到社会经济基础和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或是否定道德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则是根据唯物史观,对道德的作用进行了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道德作为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其他社会意识起不到的作用,同时指出不能夸大这种能动作用而导致道德决定经济状况的唯心主义。道德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是某一生产方式没落和代之而起的新生产方式将来临的象征。恩格斯这样说道:“如果群众的道德意识宣布某一经济事实,如当年的奴隶制或徭役制,是不公正的,这就证明这一经济事实本身已经过时,其他经济事实已经出现,因而原来的事实已经变得不能忍受和不能维持了。”恩格斯认为,道德的义愤在抨击旧的生产方式及其分配上的不公平,这是恰当的,但它不能代替科学地论证旧生产方式及其分配灭亡的必然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不从道德上去论证灭亡的必然性,通过发现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从上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来临。道德对社会历史进步的能动作用应当建立在对经济基础的科学分析上,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道德对其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人类历史所出现的每一种道德类型都经历过这样的演变,当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后,就会产生新的道德类型,这些道德类型就会宣传旧的经济关系下的道德类型是恶的、不正义的,新的经济关系则是善的、正义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保证和巩固新的经济关系和制度的发展。
第二,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阶级斗争的武器,道德通过对其他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产生影响,为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服务。在阶级社会里,每个阶级都制定符合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此来约束本阶级的成员的行为,使本阶级内部达到团结,也对其他阶级进行道德上的影响,力图把其他阶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纳入到本阶级的道德规范的轨道。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对其它社会意识也产生影响。定的道德为一定的阶级政治服务,道德影响也是最为广泛恶,不仅和相互融合,还能对大量不违背政治和法律的行为进行评价,发挥其特有的功能,给予上层建筑深刻的影响,间接的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三,道德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重要的精神力量。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人们的道德面貌如何,常常影响着他们在社会生产中作用的发挥。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道德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问的利益关系的,要求人们主动地为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服务,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时进行必要的节制和作出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道德作为“起码的生活准则”,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相对稳定,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道德的反作用因为维护的利益对象的关系存在着革命与反动、进步与保守的区别。当一定的道德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代表的阶级是进步阶级的时候,其作用就是进步和革命的;反之,当它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代表的是反动阶级时,其作用就是保守和反动的。在历史上,只有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道德才对社会的发展始终起促进的作用,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分析了经济社会中人的道德主体地位和价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质作业科学的论述,指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性的现实基础。人的自然属性要通过生产活动来实现,受人的生产活动所制约,并且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而改变。人的生成活动的成果集中表现在中,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不断改造,改变着周围的感性世界和人自身。现实的个人在一一定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范围之内,凭借自己的智力体力能动地活动,能动地表现人自身。既然个人是现实的人,就必定有现实的个人的本性的现实基础。这个现实的基础,就是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力和社会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人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并随着历史而发展变化。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的本质及其思想理论,取决于该时代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等一切生存条件,以及由这些生存条件所产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时代决定原则,也决定人的本质。“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的人性作为历史的产物,取决于它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地位。个人阶级是怎样的人,取决于他们的现实的社会地位以及这一地位所赋予它的历史使命,通过消灭现存社会关系,消灭一切阶级来实现自身。工人阶级的代表共产党人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的人性,发扬真正的个人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