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基层民主 建设政治文明(2)
2014-08-21 01:32
导读:2.“民主恳谈”的形式与内容 经过三年来的推广和深化,温岭市的“民主恳谈”已经成为全市各界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活动最重要的途径,“民主恳谈”已经
2.“民主恳谈”的形式与内容
经过三年来的推广和深化,温岭市的“民主恳谈”已经成为全市各界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活动最重要的途径,“民主恳谈”已经深入到乡镇、村、社区、企业和机关各个基层组织。到 目前 为止,温岭市的“民主恳谈”已经形成了包括镇、村、部门、企业的民主恳谈会、镇民主听证制度、村民主议事制度和镇村两级的民情通道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体系,成为温岭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特色,其重点是镇民主听证制度和村民主议事制度。
根据温岭市开展“民主恳谈”活动的有关规定,镇民主听证制度要求各镇(街道)就当地重大事务、重要建设项目、新的政策、新的管理办法的制定出台等举办决策听证,党委政府提出初步意见、初步方案,提交镇民主听证会,经群众充分讨论,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看法和要求后,在群众旁听的情况下,现场 研究 并作出决策或决定。镇民主听证的内容是:党委、政府重要
工作方案,村镇规划调整,重要工程,群众强烈要求村党支部、政府解决的事项,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村民主议事制度要求村委会对全村重要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作出某项决定和决策时,必须召开村民主议事会,提交村民讨论,经村民讨论修改后,通过适当的方式表决,形成符合多数村民意愿的最终决策。村级民主议事的内容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实施方案,村财务年度、半年度收支安排,村人事任免(非选举产生),村规划调整,重要建设项目方案,村民要求强烈的重要事项,涉及群众利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注:中共温峤镇委员会、温峤镇人民政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探索与创新——温峤镇深化“民主恳谈”活动资料汇编》,第44~45页,2002年8月。)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民主恳谈”活动在温岭市三年多的实践,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增强了镇村两级决策的 科学 化程度,提高了决策形成和实施过程的透明度,提升了干部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和能力,缓解了干群矛盾,改善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民主恳谈”的定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拓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广大农村开展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的“四个民主”并没有在各地得到很好的落实。目前,温岭市已经普遍进行了基层民主选举,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在决定和管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事务方面,由于缺乏规范有效的民主渠道,还存在着理事不民主、议事欠规范、决策无程序、监督不落实等诸多问题,导致了基层干部的短期行为、村两委矛盾和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矛盾和问题使温岭市的有关领导认识到,有必要拓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民主选举之后,运用“民主恳谈”这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载体,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基层社会问题。
1.民主决策的新尝试
温岭市“民主恳谈”的核心与重点是镇级的民主听证制度和村级的民主议事制度,这两项制度是镇村两级对重要的政务和村务进行民主决策的新尝试。镇民主听证制度和村民主议事制度要求镇村就当地重要事项、重大建设项目作出决策时,必须举行镇民主听证会和村民主议事会,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果镇村的议题或方案多数群众反对,或者不同意见较多、较强烈,镇村均采取暂时搁置的办法,不作出或暂缓作出决定或决策,进行修改、调整和完善后再次召开会议,作出合理的决定或决策。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002年7月5日,温岭市温峤镇召开了“江厦学区校网调整”民主听证会,会前镇里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校网调整是必然趋势,青屿中学软硬件设施都弱于江厦中学,如果把青屿中学撤并到江厦中学,将会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温峤镇把江厦校区撤并的初步方案提交给民主听证会上的群众讨论时,相当一部分群众持反对意见,认为撤并校区带来的学生住宿、 交通 费用对青屿还不富裕的群众来说,是增加了负担,而且还有部分群众反应强烈。鉴于群众对校区撤并的不同认识,镇领导综合考虑后当场决策:校网暂不作调整,但两学区学生可以自愿择校就读,待条件相对成熟时再做调整。召开民主听证会作出的决定考虑了多数群众的意见,避免了行政命令带来的不良后果。(注:中共温岭市温峤镇委员会:《深化民主恳谈 扩大基层民主》(未刊稿),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