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9)

2015-02-03 01:09
导读:根据当时的国民心理学,国民共同感情的形成,必待透过模仿本民族杰出人物并与其认同。梁启超树立的一些外国模范,对鼓吹他早一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


根据当时的国民心理学,国民共同感情的形成,必待透过模仿本民族杰出人物并与其认同。梁启超树立的一些外国模范,对鼓吹他早一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或许有用,但对抵抗外敌与建国的借鉴则最多是侧面的,至于把匈牙利抗奥地利志士葛苏士说成是“黄种之光”[注解:《匈牙利爱国者葛苏士传》,《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十》,1页。],则仍有大亚洲主义遗味。中国当时面临列强交侵,亟需树立抵抗异族的爱国英雄,梁对此并非无知觉,但既不便谈明末抗清的历史,遂只能涉及古代史中抗匈奴的典范,于1902年写了张骞与班超合传后,又于1903年发表《黄帝以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梁后来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较晚近的历史,乃为革命阵营之凌厉宣传攻势所逼。

梁既自诩为新国民史学的奠基人,如果多偏重外国史例,将会失去听众。况且,湖南时务学堂时代的梁曾宣传晚明抗清之史实,可谓开风气之先,后来由革命阵营将其发扬光大。梁的这一方面虽为乃师康有为所压抑,却一直都潜在。但在革命与改良已经两极分化的情形下,梁的《新民丛报》也开始歌颂岳飞和袁崇焕,只会助长种族革命的气焰。

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横滨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亮出鲜明的反清旗帜。章用公共回忆的方式来重新想像汉族团体,把明清的改朝换代说成是“亡国”,但却把日本称呼中国的“支那”当本国名称,透露“民族国家”的确是一个外来观念。章在会上颂扬南明抗清志士,并呼吁江浙人士模仿他们[注解:《中夏亡国二百四十年纪念会书》 ,《章太炎全集》4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89页。显然,章后来把文章编集时将原标题内的“支那”改为“中夏”,当发现前一词之不妥。]。章在维新派时代曾筹 “兴浙会”,呈现同类倾向。在“亡国纪念会”后,留日学生界以省份命名的反清刊物如雨后春笋 ,如《江苏》、《浙江潮》、《湖北学生界》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1903年初,来自浙江的鲁迅剪掉了象征满族统治的辫子,并拍了一张“断发照”,送给同乡好友许寿裳,相片后提了一首诗,有著名的“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句[注解:鲍昌、 邱文治:《鲁迅年谱,1881-1936》上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37页。]。此 时,各地之汉民族主义者有树立黄帝为共祖之运动。革命党机关报《民报》第一期刊首印有黄帝像,图下说明“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为了把“民族国家”的起源推得比明代更远,上溯至近五千年前的黄帝,他们遂用黄帝纪年来取代光绪纪年和耶稣纪元,但计算的方式并不统一。于1904年创刊的《黄帝魂》将该年定为黄帝纪元4614年,而《国民报汇编》则把同年推算为4395年,《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洞庭波》、《汉帜》则用同一系统,分别把创刊年1905、1906、1907年改为黄帝纪元4603、4604、4605年。在符号学意义上,清朝260年的“异族统治”遂被5000年的“黄统”所排挤。 

反讽之处是:以抗“异族”体现汉民族精神的历史英雄们被供上新建的众神殿之同时,汉族的始祖黄帝却被说成是外来的征服者。一位美国学者指出:当时这股“黄帝热”来得有点突 然,因为早几年黄帝还寂寂无闻,因此多半与拉库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的学说之传 入日本有关[注解:Martin Bernal,“Liu Shihp餰i and National Essence ”,in Charlotte Furth,ed。,The Limits of Change: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 ivesin Repub lican China(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p p。96-97。]。这位法国学者是泛巴比仑说的提倡者,认为黄帝是两河流域的 君主尼科黄特(Nakhunte),他率领巴克(Bak)民族东徙,途经昆仑山,辗转来到中土定居,“巴克”亦即“百姓”,乃汉民族之前身。此说被章太炎、黄节、蒋观云、宋教仁等人采纳,而梁启 超、刘师培等人亦因而相信黄帝与中国民族起自昆仑山。至1915年袁世凯政府制定国歌,仍按 此说,因此有“华胄从来昆仑巅”的歌词[注解:唐文权、罗福惠:《章太炎思想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55-56页。]。 
上一篇: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上)--评陈水扁当前的分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