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东西部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与西部制度的创新(2)

2015-05-12 01:12
导读:(三)从制度利用的效率上来看:东西部地区存在制度利用上的重大差异,东部地区对制度的实际充分利用率要远远大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制度经济价值


(三)从制度利用的效率上来看:东西部地区存在制度利用上的重大差异,东部地区对制度的实际充分利用率要远远大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制度经济价值所产生的经济绩效要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而且对于西部来讲,有些制度对经济增长与发展非但不是推力,在某种意义上反而是阻力,从而无法鼓励进取与创新。具体来讲,东西部地区制度供给的非均衡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在产权制度上,国家允许东部地区率先进行各种产权改革,如对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出售、也可以量化给企业职工、允许个人资本控股、兼并国有企业。而西部就不可能、也不能率先进行产权改革。有些中西部的同志开玩笑说:东部搞产权改革和职工身份买断是大胆创新,如果西部安排同样的模式就是乱来,要受批评,甚至要戴私有化的帽子。二是在分配激励制度上,东部地区可以拉大分配差距,不按照国家劳动部门的“工资卡”来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要素进行分配。但是西部在分配激励制度上,国家长期没有松口,直到十五大之后,才与东部有了同样的分配权。三是在用人制度上,东部地区最先获得打破劳动用工制度权利,按照企业的需要确定职工人数。而西部地区由于国家首先考虑的是社会稳定,要保证的职工的就业。因此许多西部的企业只好背着沉重的社会包袱与东部的企业进行不平等的竞争,在这种强制性的制度要求也没有完全解决。四是在制度创新的制度上,东部在制度上的优势,说到底就是具有制度创新的制度,也就是说,一方面国家赋与了东部可以自主的进行制度探索,另一方面东部自身具有制度创新的机制,因为创新收益大于创新成本,创新的成果基本上可以收归地区所有。而西部因为不在国家允许的制度创新区域,而且创新的所得也不能全部收归地方所有,因此西部没有制度创新的动力,当然就不会存在制度创新的制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由于东西部制度安排上的非均衡,对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都有很大的。一是导致了东西部间经济发展差距,西部至少落后东部5-10年。改革开放以后的17年间(1978—1995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87%,而西部地区只9.26%。尤其是在1992年—1995年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93%,而西部地区分别只有11.40%。由此导致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西部的落后,又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全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地区间的“马太效应”。二是导致了地区之间制度冲突大,整体效益不高;制度结构不合理。由于制度供给不均衡就使得有的制度供给过剩,有的供给不足、有的由于相关的制约制度不配套,被严重扭曲,不利于的制度的完善和创新。特别是西部地区因有些核心制度未出台,制度结构效率出现了零和状态,制度供给跌失了“制度陷阱”,即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出台都不能提高制度的边际效率。三是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不仅仅对西部有影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部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如果东西差距任其拉大,还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二、东西部地区制度安排非均衡的原因

(一)中央制度供给和资源分配制度向东部倾斜

1、国家的非均衡战略:资源配置向东部倾斜。因为我国采取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既使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产业和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然后通过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产业来带动其它地方、产业的发展。因为要使一个地方飞速发展比使全国同步同时发展容易得多,效果也好得多,这只要从制度上进行倾斜就能够办到。正因为我国采取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这就决定了较优惠的政策和制度创新的探索行为只能给少数地方、少数产业或者少数人。一是先发展沿海地区。国家赋与了东部很多制度安排的权利,也给了许多制度上便利,特别是资源配置制度突出向东部倾斜。统计表明,80年代以来,在建设资金的投向上,国家不断向东部地区倾斜,1979年—1991年,东部地区国家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49.17%,而中西部地区仅占42.7%。东西部投资比重也由“六五”的1:0.97变为1:0.79.另外国家还赋与沿海一些地区较大的自主权,并在财政、税收、外资利用、价格、信贷等方面给予相应的特殊制度优惠。二是先放开意识形态相对比较弱的东部,再逐步放开意识形态比较浓的西部农村,先在意识形态相对比较淡的东部国有进行制度试点或者优先制度安排,然后再对意识形态比较浓的西部国有企业进行推广或者强制推行。
上一篇: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合作经济体制创 下一篇: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分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