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东西部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与西部制度的创新(4)

2015-05-12 01:12
导读:(四)制度需求环境和实施环境上,东部地区都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导致了西部制度供给的天生不足。 1、东西部地区制度安排的初始条件不同。初始条件


(四)制度需求环境和实施环境上,东部地区都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导致了西部制度供给的天生不足。

1、东西部地区制度安排的初始条件不同。初始条件就是制度安排前的各种经济社会约束,不相同的初始条件会有不同的制度需求和不同的制度创新,如用人制度在东部地区可能是基层行为人-----企业和职工本身的制度需求,而在西部就可能会遭到职工和企业的抵制,同是相同的用工制度,在东部变成了诱导性变迁,在西部变成了不合时宜的强制性安排,这就是所谓的“南桔北枳”的效应。具体来讲东西部有如下的经济条件不同:一是市场的成熟程度和作用不同,政府和企业、居民对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和认识的程度也不相同;二是区位条件、起点和基础不同;三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实力不同;四是经济增长速度和收入增加的幅度不同;企业和农民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同。五是政府的职能和绩效评价不同;六是东部地区华侨和华人比较多,对资金的吸引力不同。

2、西部地区制度安排的低效性。一是作为市场主体的组织发育程度差。由于西部市场发育相对东部迟缓,市场组织---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市场意识相对东部也落后,这就使得市场组织对制度的需求不能赶上政府追赶东部而出台的制度步伐。二是缺乏制度激励从而无法具备大规模制度成长的条件。三是政府的制度供给严重滞后和非理性。制度供给滞后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对西部而言,在某些制度上是远远滞后于制度的需求,而制度结构效率表明,当一种制度远远滞后于制度需求时,整个制度效率便会出现零和状态,即跌入制度陷阱。另外西部地方政府在制度供给上,有时受政绩的,只是一味的模仿东部出台的某些制度,而不考虑本地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出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四是制度执行失范和制度间的制约机制不健全。当前西部之所以出现制度瓶颈,不仅有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还有制度执行失范和制度间缺乏制约机制而引起的制度障碍。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西部地区内生诱致性制度需求不够。一是由于东西部在观念、习俗、文化等方面的约束不同,即意识形态刚性对东西部制度变迁的影响导致了西部地区无法内生出诱导性制度变迁。西部地区由于贫困和和地域偏远,使得内部交流十分困难,物流、信息流无法畅通。这使制度创新由于不具备基本条件而变得成本极其高昂,也使西部在既定制度结构下,由外部事物引起的收益的潜在增加十分有限,从而来自制度不均衡的获利机会很少。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特定的封闭性使之无法内生出诱致性制度变迁,而只会选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及其相应的一套制度及习俗,因为在这种封闭的经济中,习俗是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二是非正式制度的长期固化,阻碍的制度的进一步创新。西部地区各种非正式制度的长期固化,外在的表现为素质相对较低,无法内生引发技术创新,而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制度在技术变迁的形成与扩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致技术变迁的新知识的产生是制度发展过程的结果(拉坦,1994)。因此,西部地区非正式制度的长期固化,不仅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的技术进步,而且反过来又加强了制度本身的进一步固化,从而形成制度和技术的超稳定均衡,使西部地区的生产、生活中,经验和习俗成为主要的行为准则,形成典型的“习俗经济”(希克斯,1987)。这也是西部制度安排落后于东部的重要原因。

(五)在制度实施机制上,路径依赖而导致体制锁定的概率西部明显高于东部。诺斯(North)教授认为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一种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往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他认为”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如果初始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制度变迁就可能进入良性循环,如果初始的选择方向出现偏差,制度变迁就可能沿着错误的路径往下滑,还有可能被锁定在低效率的状态下.我国东西部在制度变迁上也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初始的制度选择提供了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因为沿着原有的制度变迁路径和既定方向往前走,总比另辟蹊径要方便得多.在这一点上东西部都是一样的。差别就是西部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势力比较大,要巩固现有制度,反对或拖延进一步改革,既使新的制度比现有制度更有效率.由于初始改革倾向为后续改革划定范围,西部在制度创新上总是在制度外围徘徊,难以突破核心、难以摆脱计划经济影响。
上一篇: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合作经济体制创 下一篇: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分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