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学理探源——对中国社会性质
2016-01-26 01:02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学理探源——对中国社会性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英文标题】An Intellectual Origin of the New Democracy Theory--The Assimil
【英文标题】An Intellectual Origin of the New Democracy Theory--The Assimilation of the Positive Results from the Debate about the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30s
【内容提要】如同历史上经典理论起源都具有相应的学理基础和实践背景一样,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起源也有其必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基本原则;其二,中国革命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其三,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有益成果的吸收。在专门论及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研究成果中,大都关注前两个层面,而对第三个层面的讨论,则较为鲜见。探究新民主主义理论起源,"论战"是不应绕过去的,因为"论战"有关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争论在基本理论分析、理论研究方法、最终争论结果等方面,都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学理资源。
【摘 要 题】共和国史研究
【英文摘要】The origins of the New Democracy Theory could be trnced back from three aspects:first,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t-Leninist theory;second,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the Chinese revolufion; third,the assimilation of the positive results from the debate about the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30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hird one and indicates that the debate provided valuable intellectual resources for the New Democracy Theory.
【关 键 词】新民主主义理论/学理起源/"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 正 文】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的基本革命理论,其形成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新民主主义理论最终能形成为一套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筹完整的革命理论体系,就其思想着础而言,有其必备的学理起源。20世纪20年代末兴起、炽盛于30年代上半叶、学术思想界展开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以下简称"论战")为其提供了宝贵的源泉。当然,仅就学理起源而言,构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多方面的,但考虑到问题研究的针对性,本文仅以"论战"为讨论中心,而不及其他。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一、思想论战与学理争论双重并行
按学术界大致认同的说法,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起于1927年至1928年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起于1932年至1933年的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起于1934年至1935年的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总称"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何干之曾说:"社会史,社会性质,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可说是关于一个问题的多方面的探讨。""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是总的论争的核心。"这三方面的"论战"期,分别代表着三个连续的思想学术论争的流程,而这又与中国革命进程相衔接。因此,这场"论战"的政治背景就很值得关注了,如何干之所说:"革命的实践,引起了革命的论争,论争所得的结果,又纠正了民族集团中的偏向,帮助了实践的开展。"(注:何干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何干之文集》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4年,第186、183页。)正是这场"论战"的政治诉求所在。
显然,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社会急剧动荡,政抬格局不断变化。由此引起思想界的争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不同解答,就是这种"论战"典型的表现形式。因主编《读书杂志》而知名的王礼锡,在为其所编《中国社会史的论战》第1辑所作的前言中就称;"关于中国经济性质问题,现在已经逼着任何阶级的学者要求答复。任何阶级的学者为着要确定或辩护他自己的阶级的前途,也非解答这问题不可。"(注:王礼锡:《中国社会史论战序幕》,《中国社会史的论战》第1辑,神州国光社,1931年,第1页。)1937年初何干之在总结这次"论战"时,也强调说:"在分析研究中国社会性质时,各党各派就展开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在民族战线内,各党各派对革命所抱的态度,所采的策略,是有各种各样的。有人主张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有人主张反帝的民主革命,有人主张工人阶级革命。这种不同的政治观点,是由社会性质的分析不同而来的。"(注:《何干之文集》第1卷,第209页。)可见"论战"是有明确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