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选举弃权的两种形式: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

2016-05-01 01:05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论选举弃权的两种形式: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是弃权的两种形式,只有主动弃权

[摘要] 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是弃权的两种形式,只有主动弃权才是选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的体现,而被动弃权则是对选民选举权利的侵害,是一种选举违法行为。二者在实质、形成原因、处理方式以及选民对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的态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厘清弃权的两种形式,正确认识和区分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 弃权 主动弃权 被动弃权

  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是弃权的两种形式,只有主动弃权才是选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的体现,而被动弃权则是对选民选举权利的侵害,是一种选举违法行为。二者在实质、形成原因、处理方式以及选民对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的态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厘清弃权的两种形式,正确认识和区分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概念的界定

  弃权自古以来就存在,在现代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中,弃权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中,让每位选民都参与选举,这本身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法律也只是把参加选举规定为权利而非义务,为选民预留了弃权的空间。弃权是现代选举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并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独有,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存在弃权的现象。

  《会议辞典》对弃权的解释:“弃权”是指享有选举权或表决权的人员自愿放弃自己的权利,对选举或表决的对象既不做出任何同意的表示,也不做出任何反对的表示。《人大工作辞典》则对弃权票作了解释:“在投票选举中,选举人意志的表达形式之一。在投票选举中,选举人可投赞成票,可投反对票。既不投赞成票,又不投反对票的,称为弃权票”[1]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并且必须切实保障选举人有批评、不选和调换每一个候选人的权利”,“不选”具有弃权的含义,第一次把弃权作为一项政治权利写入党章,这对于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79年7月1日,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明确规定:“选举人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从此以后, 弃权正式成为我国一种法定的投票表决结果,并且得到了法律的确认。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弃权是指选民主动放弃行使表决权的行为,并不具有实质的表决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在选举过程中,选民既不投赞成票,也不投反对票。但并不是所有的弃权都是选民在投票中主动放弃的,有的弃权是选民在无奈的情况下被迫作出的选择。弃权有两种形式: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主动弃权是选民主观上自愿放弃投票表决的权利;被动弃权是选民由于受到贿赂、威胁、恐吓等原因不得不放弃投票表决的权利。

  二、貌合神离: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的比较分析

  表面看来,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都是弃权的表现形式,就象一棵藤上的两个瓜一样,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通过比较分析,就会发现二者其实是貌合神离:主动弃权与被动弃权的实质、形成原因、处理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实质不同

  主动弃权是选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弃权是民主制度的产物,没有民主制度就不会有弃权。行使主动弃权,是选民依法享有的民主自由的政治权利,任何单位、组织、团体、个人都无权剥夺这种权利。而被动弃权的实质是对选民选举权利的侵害,是对选民选举权利的剥夺,其实质是一种选举违法行为。

  (二)原因不同

  主动弃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选民表明一种中立的态度。第一,选民与候选人双方都很友好,不想得罪任何一方,明哲保身,为了避免与候选人的关系搞僵而主动弃权;第二,与候选人双方的关系都不是很好,甚至关系很紧张,无论赞成谁还是反对谁,对自己来说都没有好处;第三,选民与候选人素未谋面,对候选人的身世、经历、家庭情况、家庭关系、政绩、品德、工作能力、音容笑貌、举止风度、政治主张等等都不了解或者都不满意。(2)选举过于频繁。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刚结束不久、人大换届选举、党委换届选举接踵而来,各种各样的选举使选民眼花缭乱,选举过于频繁导致选民选举疲劳,对选举的兴趣不断下降,不愿意投票。(3)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以及人大代表的地位相对不高。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人民代表大会的实际地位与法律地位并不相称,党委和政府的地位比人大高得多,“党委坐船头,政府在岸上走,人大挥挥手。”人大在许多人眼里是软弱无力的“橡皮图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甚微,“在一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仅仅是政府履行法律手续的工具。”[2]而人大代表往往是奖励劳模、先进典型的光荣称号,难以行使实质性的政治权力,人大代表这个看似神圣的头衔有名无实,部分选民对选人大代表不敢兴趣,根本不愿意去投票。(4)选举的形式主义。人大换届选举过程中,一些地方选举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选举的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选民对选举的热情,“领导不愿意搞选举,觉得费时、费力、费钱,反正是形式;选民不愿意参加选举,觉得折腾了半天没有用。”[3]选民觉投票可有可无,投不投票一个样,因而弃权的现象时有发生。(5)投票选举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激励机制。选民的投票行为,说到底是一种利益选择,谁能代维护自己的利益,真正代表自己的利益,就将选票投给谁,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在当前的选举中,少数人对人大选举过分关注与另一些人(数量大大超过前者)对选举的冷淡已构成政治关注与政治冷淡的鲜明对照,隐藏其后的原因在于个人的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 [4] 选举行为与选举者没有利害关系,投票与弃权对个人利益没有影响。加之一些人大代表不是代表选民的利益,而是代表自己的利益,伤害了选民的投票热情,选民不愿去参加这种无谓的选举。

上一篇:蠡测县级行政区域的合理规模——以四川省县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