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科学发展观 行课题化审计(5)
2016-03-31 01:02
导读:(三)课题研究阶段 是审计小组围绕课题目标开展现场调查,综合运用观察法、审阅法、询问法、抽样法、分析法等审计方法收集一手资料,分析评价某个事件
(三)课题研究阶段
是审计小组围绕课题目标开展现场调查,综合运用观察法、审阅法、询问法、抽样法、分析法等审计方法收集一手资料,分析评价某个事件内外环境,重点从治理层面研究制度缺失、机制失灵或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成因,并提出完善制度或纠正偏差对策的过程。调查中要留意广泛访谈被审计单位的治理职员、工作职员,零间隔接触有关专家,为检查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与偏差,寻找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发现典型经验教训与治理中漏洞并剖析题目成因、评价危害、研究对策搜集相关证据,以使成果报告能“有感而发,言之有物,耐人寻味,发人深省,适销对路”。一句话,这个阶段就是精心调研抓素材,深思熟虑酿产品。
故此该阶段是课题化审计的中心环节和重心所在,是课题立项与课题结论间的桥梁与纽带,它是把握或拔高“基调”的承前启后的实质阶段。实施过程中要留意以下几点:
1.审计机关根据课题化审计立项要求,及早组织气力开展审计调研。
2.审计组视工作量及业务分工等状况可划分若干小组,实行“大兵团、多兵种”联合作战,最后汇总战果,提升成果,上报硕果。
3.审计实施过程中,坚持边审计,边提炼审计成果的原则,做到向决策机关反馈及时,反映真实、概括完整。
4.搜集审计证据注重相关性、可比性、客观性、全面性,反对以偏盖全。
5.审计中,涉及到课题调研的有关题目,可以向以前年度追溯,以选取更多的审计样本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为研究事物发展趋势和分析其运行轨迹积累素材。
6.对其它带有典型性、矛头性、普遍性的题目也要留意收集整理,以防顾此失彼。
说明一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了新题目、新情况、新矛盾,可根据实际充分斟酌,适时调整课题或补充增加课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成果报告阶段
是审计职员充分利用已把握的情况及取得的证据,经过“往粗取精、往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加工过程,对一个题目进行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全局、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静态到动态的不断升华熟悉并逐渐完善解决办法的意识活动。课题报告要做到言之有物,写的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建议又极具前瞻性、针对性、操纵性、可行性、建设性,就须切准要害、捉住时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盼人民之所盼、解人民之所忧,切忌无的放失,人云亦云。
以上步骤可概括为:围绕目标,拟定课题;核算指标,探寻差距;发现题目,揭露危害;剖析成因,查找症结;研究对策,堵塞漏洞;精心酝酿,编撰报告;上报战果,服务决策。
(五)与上述阶段相对接的方法
1.审计立项“三围绕选题法”:即围绕国民经济工作中心及当前或近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主动立项;围绕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题目及时立项;围绕社会经济中出现的难点、热门、焦点题目重点立项。
2.审计查证“列表对比法”与“五看五查法”:(1)列表对比法即将两项或两项以上具有关联可比性的数据直观地列示在一张表上进行对比并查看其符合程度(找差距)的方法。如:预算执行审计利用该法,将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数及其调整数与实际执行数放在一张表上进行对比,来分析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和分项情况就十分简单、直观、便捷。(2)五看五查法:即看内控制度查监管的公道性;看业务流程传递票证结构内容查治理的有效性;看银行账户查违纪的发生性;看开支单据(重点是治理本钱方面)查漏洞的存在性;看会计账证查责任的落实性。
3.定量分析“表格解码法”:即指运用财务、非财务等经济指标对经济事件的量变过程进行预警分析时,依据相关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将其内容与关联数据直观地列示于特定结构的表格上的方法。该法优点是能把内行说清楚的题目方便、快捷地展现成外行也能看明白的“翻译器”。其解析重点是预警量变过程,阻止质变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