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内控制度: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7)
2017-08-25 04:57
导读:3 根据控制点确定所要进行的控制活动,进行责任和权力的具体分派,制定业绩考核标准。一个部分是由若干流程组成;一个流程由若干作业组成;一项作业由若
3 根据控制点确定所要进行的控制活动,进行责任和权力的具体分派,制定业绩考核标准。一个部分是由若干流程组成;一个流程由若干作业组成;一项作业由若干项任务组成;一项任务都是由一个或几个人来完成;而为了完成任务,每个人都必须被指定明确的责任。在部分设计中,可以按ABM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即按价值链或作业链来进行设计。第一步,明确各部分涉及到的作业(如部分的作业可分为三种:接受顾客需求作业;满足顾客需求作业以及辅助作业),明确部分的作业链和价值链以及作业结构;第二步,确定部分的主要工作流程以及各流程的投进与产出;第三步,确定流程中的各项作业以及相应任务;第四步,从按作业收集耗费的资源本钱数据出发,确定作业的产出指标;第五步,制定作业的业绩指标,即将部分的业绩指标分解到各项作业,并根据部分的实际业绩作出评价。
按作业链进行部分的内控设计,使部分明确在整个内控制度中自身涉及到的内控项目有哪些,处于流程中的何种地位,部分即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能实现很好的衔接,集合各部分为整体,实现全企业的作业本钱治理,可以将企业有限的经济资源公道地在部分之间进行分配,资源会实现公道配置。
4 设计部分内控制度时建立部分内部以及部分间的信息与沟通,部分内上下级、同级、部分间能迅速取得他们在执行任务、治理和控制企业运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互相交换这些信息。
5 部分的内控制度应具有监视职能,包括例行的治理和监视活动,为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还应具有协调小组,即纵向协调或横向协调小组。
6 设计部分的内控制度也应区分常规性事件、非常规性事件和混合性事件。常规性事件的控制可按上述方法进行,而非常规性事件和混合性事件的控制可按本文第三部分总体设计中的有关思路进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内控制度设计后,应在部分内部进行测试,测试的基本方法是:以部分为基础,对部分的职能及岗位设置在内控制度中的实际执行功能进行测试。部分测试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部分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部分应具备的功能、部分治理的权限及范围、职员的职责划分,部分的主要业务(分业务种类绘制流程图)、部分与其他部分的衔接(主要是业务上的衔接)。针对部分的测试主要看部分是否能够完成规定的职能,部分之间的职能是否存在重叠,部分之间职责的分配是否公道,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原则,是否存在有的环节大家都管,而有的环节又无人问津的情况,及治理上是否节约而有效。根据测试结果决定是否修订或补充该项内控制度。按部分设计最实质的内容是流程设计。
(二)按项目设计一个项目,有其自身的业务流程,跨越不同的组织部分。按项目设计应遵循以下步骤:
1 分析每个项目的组织维度和流程维度。即分析在执行该项目时都会涉及到哪些部分,部分的层级、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组织结构如何,以及该项目会牵扯到哪些业务流程。同时分析在执行项目时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然后按项目的业务流程来进行具体设计,根据执行项目的环节和流程,确定控制点,从组织和流程两方面来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即项目的审批、授权、核实查证、责权分离、确保资产安全以及检查等,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和沟通以及监视机制。
2 制定项目内控制度的执行测试方法并形成测试报告。在项目设计中,设计一套内控制度的制定、内控制度的执行、内控制度的测试、内控制度的测试报告程序,来考证项目的组织结构方面,包括层级、单位和责任是否公道,以及项目的业务流程方面是否能进行实际操纵,测试需结合COSO报告关于内控的五个要素进行,即查看项目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 设计项目内控制度的修订和补充程序。形成测试报告后,就可以根据报告结果决定是否对该内控制度进行修订。经过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测试、报告、修订等一系列循环周转的过程进行项目内控设计,可以使制定的内控制度符合企业实际,具有操纵的可能性。同样,按项目设计的最实质的内容是流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