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老子形而上学之道(1)网

2015-01-17 01:04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论老子形而上学之道(1)网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道可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1]老子在开篇就提出其哲学的中心畴:道,那何谓“道”呢?王弼注曰:“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也。”[2]即作为具体事物之道是可言说的,而不可言说之道才是超验存在的形而上学之道。[3]接着,老子从以下两方展开其形而上之道。 

首先,老子之道是终极创生之道。 

在《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4]的表述早已肯定“道”是宇宙之始的终极存在。老子则又从宇宙发生论的角度进一步确认道是世界的始基并给出宇宙演化的动态过程。[5]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6]万物是由“道”逐步创生而来的,道不但是宇宙的质料因,又是宇宙的动力因。 老子描述道生万物的情景: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7] 

对此句的理解是道是“有”还是“无”争论的导火索:道有论认为“道为之物”不是显有之物是什?“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这些不都是道为物的表征吗?而道无论认为,“恍惚”是对道处于“无”浑沌状态的描述,浑沌就是一片纯粹的“无”,老子的“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句,就更能表明“无”是天地的本原和万物的始基。 

但是,不论道是“有”,还是“无”都难以回答这样一个二元悖论的问题:如果道是有,一个具体之物如何能成为无限物的始基呢?如果道是无,世界的质料又从何而来呢?显然,这一问题轻易地就终结道有论与道无论的争论。因为,它们都是站在素朴实在论的立场上理解老子之道,这种理解方式明显是受西方形而上学的薰染所,总是试图要找出一个宇宙的始基来,并冠以“本体”之名。那如何理解老子之道与有无的关呢?老子之道的本体又是什呢?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8]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9]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0] 

对这几句进行推定可知,有与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与无乃相生相伴,互为利用,无中含有,有中含无,并没有先后贵贱之分。可以说,正是“无”使“有”有存在的根据,正是“有”使“无”有起来。故道非有亦非无,而是道统有无,道具有“有”和“无”双重性格,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两者同处于一个哲学层。即道既不可归于“有”,也不可归于“无”。道有论与道无论显然把二者生生割裂开:道有论只把“有”作为一种客观实在看待;而道无论所凭依的“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句,据最近发掘的楚简研究原来是:“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11]即“有生于无”完全是由于出现衍字“有”造成的。其实,有与无相仿与阴与阳,“一阴一阳谓之道”,用老子话语则是“一无一有谓之道”,有无与阴阳一样只是道由浑沌之“一”开显出的两个对立的维度。作为道之维的有无决不是上述的经验比附的实在,否则就陷入西方数千年来形而上学的泥沼。  

既然,道是有与无的体,那它又是如何由有与无创生万物的呢?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2]万物是阴阳二气(或有无)相抱相冲达到“和”产生出来的,何为“冲”,冲即动,如何动,“反者道之动”,道是以自反的方式螺运动,如此相反相承的“动”才能达到“和”,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而相互融生出万物,即“和实生物”,但“和”不是没有差别的“和稀泥”,否则只可“和”出一物,此“和”是“和而不同”的和,方可“和”出万物。不妨再回顾一下老子宇宙创生理论:所谓“道生一”者,此“一”即有无(或阴阳)未分的浑沌;“一生二”者,是道开显出的有无(或阴阳)的两个维度;“二生三”者,是有无再加上“冲”这一生化作用;“三生万物”即是这三维共同作用而创生出万物。 

由这一创生过程可以看出,道以有无冲和的方式创生万物,这里并没有任何天神的作用,道是自因、自成、自化,道只是以这些“自然”的方式生生变化。此“自然”非今日自然界之自然,“自”为自己,“然”为状词:什的样子。“自然”即为是它自己的样子。言自然为自因者,是说道不以它物为因,只以自己为因,即“道法自然”;言自然为自成者,是说道以自因生出万物成其所是;言自然为自化者,是说道内在于万物之中,与万物一起生生大化。由此可见,道生万物之所以自成自化,在于其自因,此因不是“天神”,亦不是某种客观实在,而是道生万物所本的“生生大化”。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三教争衡与唐代的学术发展(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