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 “加持”,梵语 adhisthanam ,谓互相加入,彼此摄持。原意为站立、住所,后转为加护之义。又译作所持、护念,有施予方给与予受方之含义。初源于古印度之婆罗门教,在祭祀和祈祷中,外在化的神明作为施予者,拥有权柄、全知全能、清净无染且不可侵犯;而作为予受方则是处于卑下,污染且被轮回所束缚的凡人。因神、人相隔无法接触,只有通过仪式化的净化(包括身与心),作为予受方的人才能与神交流。在此仪式中存在大量的敬祷之词、咒语和供养物,以此取悦神明,唯有如此,凡人才能从作为施予者的神明那里获得“加持”、庇护及种种世间的物质利益,祈祷的目的才能实现。这种婆罗门教的“加持”有着强烈主客对立的涵义,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朴素的神秘主义罢了,因此,并非佛陀的教导。
佛教大小乘之显教,或独尊自立,或依他净土,亦少涉“加持”之论。虽“加持”之语,仍未脱外道之槽臼,以蒙佛加被为获现世利益之手段已。大乘诸宗理论上虽唱色心不二,但解脱之法仍割裂佛与众生,解脱与迷误,因此终非解脱之途。
直到唐代,开元三大士入华弘法,“加持”这一密教特有术语方获得其独特涵义,并成为中国佛教真言宗教理中不可缺的名相。而从一行阿阇黎开始到弘法大师,随着密教的汉化,“加持”在真言宗教理中渐渐被赋予了更为突出、重要,甚至是崇高的位置。因此,对任何一个真言宗修习者来说,无论在钻研教相还是实际修行中,“加持”都会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中国的真言密教具有独特的宇宙论和解脱论,这两论以胎藏界和金刚界曼荼罗的象征主义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两界中,色与心、理与智、在终极的理论框架下统一起来,构成一幅极其宏大缜密的哲学架构和修行体系。而“加持”这从古以来就被赋予“通神”意义的词语,则成为连接两部的桥梁,使佛教思想体系真正意义上摆脱二元论的困境,成为真言密教理论的中心。
(二)
从文本意义上说,弘法大师在《大日经开题》中对“加持”的定义为:“加、以往来涉入为名。持、以摄而不散立义。即入我我入是也。”而在《即身成佛义》中则为:“加持者,表如来大悲与众生信心。佛日之影现众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日名持。”这两个经典定义虽立论角度不同,但可以看出都在强调“加”与“持”的互动,双方互为主客、能所;能加与所持,所加与能持,二二不二,相互圆融,相互依托,在这种引力中,色与心,理与智,佛与众生彻底融为一体。
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所谓“加持”就是成佛之手段,之路径,但因为它本身亦依托“众生本觉”的理论而出,所以它仍具备普遍真理性,即手段即目的,即本体即现象。
共4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南無大師遍照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