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藏》的底本及雕造考(1)(5)
2015-10-11 01:14
导读:55.子函 阿毗昙八建度论 卷第六 56.子函 阿毗昙八建度论 卷第八 57.孔函 发智论 第八卷 58.同函 集异门足论 卷第十四 59,分函 阿毗昙毗婆沙论 卷第十四
•55.子函 阿毗昙八建度论 卷第六
56.子函 阿毗昙八建度论 卷第八
•57.孔函 发智论 第八卷
58.同函 集异门足论 卷第十四
59,分函 阿毗昙毗婆沙论 卷第十四
•60.慈函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四
•61.恻函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二
62.弗函 大毗婆沙论 卷第六十五
63.廉函 大毗婆沙论 卷第一百九
64.逸函 大毗婆沙论 卷第一百九十九
•65.逸函 大毗婆沙论 卷第二百
66.渭函 分别功德论 第五卷
•67.渭函 十八部论
•68.观函 菩萨本缘经 卷上
•69.惊函 杂宝藏经 卷第五
•70.尽函 金七十论 三卷
71.右函 神州三宝感通录 三卷
72.既函 辨正论 第七卷
73.佐函 一字顶轮王经 第一卷(注:此则国本宋本未见。)
74.孰函 佛说本患经
75.倾函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僧事 卷第十三
•76.回汉函(注:回汉函(削除了佛名经十八卷,编入了摩诃衍论十卷,玄文论二十卷)。)
•77.俊@④密函(注:俊@④密函(削除了一一三十卷)。)
•78.宁晋楚函 佛名经 三十卷
在上面78件校勘记中涉及到的《新雕大藏经》中除去因《赵城金藏》中缺本或未入藏而无法对照的35件,可进行对照的为43件。将对应于这43件的《新雕大藏经》与《赵城金藏》进行对比,可确定除了其中3件经典外(19.羔函摩逆经,40.止函佛说频毗娑罗诣佛供养经,74.孰函佛说木患经)(注:在这里所提的3件经卷中19.羔函的摩逆经和40.止函的佛说频毗娑罗诣佛供养经被《新雕大藏经》刊行时的丹本代替而改刻为丹本,74.孰函的佛说木患经是《新雕大藏经》时被删除的。因此,这些经典只存于《赵城金藏》而无法对照。)的40件校勘记对应的经典也是如前所述,是以《开宝藏》为底本,也就是以《开宝藏》为登载本覆刻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虽然《新雕大藏经》无疑是《开宝藏》的覆刻,但不是《开宝藏》的完整的覆刻。而是将《开宝藏》进行修整以后,以修整过的《开宝藏》为登载本进行覆刻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校勘别录》进行确认。
现在,我们通过分析《校勘别录》来研究一下守其法师将《新雕大藏经》进行校勘雕造时,是以国本、宋本、丹本中的哪一版本为“底本”,哪一板本为对校本”的。因为对于底本与校对本在《校勘别录》中没有给予明确的注明,至今人们的理解显得还很模糊。
这里所说的“底本”是指守其法师用国本、宋本、丹本对大藏经进行校勘时加了校勘的那个版本,意味着它在《新雕大藏经》的板刻中成了覆刻的底本。“对校本”是指加校勘时成为参考的版本。
首先,对《校正别录》的校勘内容进行分析,并进行分类如下。
①根据国丹本、或者二本、东北二本、他本修整宋本………………………21件(27)
②取国宋本………………………………………………………………………2件(28)
③指出问题点,书名、译者名进行修整,存属国宋本,分析重编原因……18件(29)
④不取宋丹本中的丹本…………………………………………………………1件(30)
⑤根据本论补入三国本的缺文…………………………………………………1件(31)
⑥根据丹本修整国宋本…………………………………………………………12件(32)
⑦根据明度经修整国宋本………………………………………………………1件(33)
⑧用丹本代替国宋本……………………………………………………………5件(34)
⑨对于宋本中没有的根据丹本编入……………………………………………3件(35)
⑩以重出、重编理由删除国宋本,以看览藏经无益删除……………………4件(36)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1)用国丹本代替宋本…………………………………………………………1件(37)
(12)根据国本修整宋丹本或者宋本……………………………………………2件(38)
共9页: 5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