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与敦煌学(上)(1)(5)
2016-01-31 01:05
导读:1943年1月19日汤用彤致胡适信也谈到向达西行事(图32): 昨日接觉明自敦煌千佛洞来书, 谓彼曾得王重民函, 转致尊意, 谓将筹款为文科研 究所基金及西北考
1943年1月19日汤用彤致胡适信也谈到向达西行事(图32):
昨日接觉明自敦煌千佛洞来书, 谓彼曾得王重民函, 转致尊意, 谓将筹款为文科研 究所基金及西北考察事业费, 闻之不胜欣慰, 为学校贺。......觉明此次以北大教授名义, 参加中央西北考察团, 其薪津由北大付, 此外稍寄去小款, 自不够应用。然觉明于交通阻塞之秋, 万里长征, 所获已不少。实物例如收得回鹘经文一卷, 为国内所无。其在敦煌所调查者逾三百余窟, 比之伯希和记录多约百余。盖觉明精力过人, 而相关学识之富, 并为国内首选, 西北考察如由彼主持, 实最合宜。又近来国人颇言开发西北, 敦煌艺术遂常为名流所注意, 然其所成立机关之一, 以于髯为护持, 张大千为主干, 西北古迹之能否长存, 恐为一疑问。以故敦煌文物调查不能再缓, 而我公为西北调查所筹款,亦宜委托北大专管, 务求用途得当[16]。
胡适在美国为北大的西北考察筹款事, 在1943年3月30日胡适致同在美国的王重民信中也提及:
朱家骅先生也有信来谈西北考察团事, 〔蒋〕梦麟先生也有信来谈北大事。我近得两千元, 也许即可汇给梦麟, 一半作考察团费, 一半作文科研究员印刷费; 是李国钦送我的, 我想他一定赞成如此用法[17]。
向达的西行, 为北大文科研究开出新路, 而且使中国的敦煌学研究, 走上了真正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正路。
1948年12月, 北大五十周年校庆之际, 举办敦煌考古工作展览, 同时印行《展览概要》(图33),由向达、王重民编写, 对海内外敦煌学学术史做了完整全面的回顾。《展览概要》几乎占了《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特刊》三分之一的篇幅, 这个展览与善本书展览是当时一系列展览中最为重要者, 构成《纪念特刊》的主体篇幅。这反映了在当时北大的文科研究中, 敦煌学的研究占有重要的位置, 这是自向达考察敦煌时已定的文科研究方向, 而王重民的海外归来, 并加盟北大, 也更加强了这方面的阵容。这个展览出陈的材料, 有向达、王重民自伦敦、巴黎抄录的文书和拍摄的照片, 有北大、北图及部分私人收藏的原卷, 汉语、胡语文献均有;又有向达自敦煌拓回的碑铭, 抄录的档案, 还有中外学者所撰敦煌学论著的稿本、抽印本、原著, 中西文兼备。《展览概要》详述敦煌古物发现及展览的意义, 并就每一件陈列品都做了简明扼要的解题, 实为此前敦煌学研究的一份极佳的总结。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北大的敦煌研究, 从单纯的依据书本研究, 发展到实地考查;从依赖于海外邮寄的照片, 到亲身前往英法等国抄录摄影研究; 从注意中国传统的四部古籍,到关心民间文学、社会情势等诸多方面, 这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第一高涨时期。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
法国敦煌学的新进展——《远东亚洲丛刊》“敦煌学新研”